近年来,略阳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教强教的重要支撑,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培训力度,努力锻造一支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
——政策保障重培训。 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县级党政领导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尤为关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深入基层学校,就教师队伍现状开展专题调研,针对教师培训问题,提出重要指导意见。二是培训经费有保障。从2013年起,县财政每年单列100万资金,专项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在经费保障上给予优先支持。全县各学校相继出台教师培训计划,健全激励机制,确保公用经费不低于5%的比例足额用于教师培训。三是考核有的放矢。为确保教师培训取得实效,该县教体局每年都要与中小学校(园)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并按规定给予奖优罚劣。
——分层分类“面”培训。 多年来,该县依托中省市三级培训平台,优化参训教师结构,既有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远程培训,又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远程培训、保教技能培训和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培训等。全县教师参与面广,覆盖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年均培训人数累计达到4898人次,参培率达到100%,培训校(园)长占总数80%,参加培训人次远远超出市定指标。
——结对帮扶“点”培训。 该县探索建立骨干教师结对培养制度,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培训原则,落实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任务,实现以强带弱,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骨干优秀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对全县250骨干教师和100名市县名师进行选拔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并每年发放津贴,以此调动教育拔尖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由认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优秀教师,每人结对帮扶2至3名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形式,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释放骨干教师示范带动技术潜能。
——轮岗交流“片”培训。 认真开展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工作,结合全县教育发展实际,从城区中小学、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选派骨干教师30人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城区幼儿园选派40余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带动基层新建幼儿园保育保教工作。统筹开展联片教研工作,全县7个片区中,对口的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互派教师到结对学校任教学习帮带,累计选派交流人数达400人次。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城区中心示范作用,每月开展一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定期选派音乐、美术或体育等紧缺学科教师到辖区小学开展巡回授课500人次。以上措施的落实,有效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和薄弱学科教学困难等遗留问题。
——教学实践“练”培训。 县教研室牵头,每年开展构建高效课堂送教下乡活动,全体教研员牺牲双休日,组织教研员、省市级教学能手和市级名师,分赴全县9个片区,上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与基层教师教学互动,给农村教师送去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推动农村学校高效课堂竞相开展。组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全员赛教活动。全系统1400名教师踊跃参与,以练代训,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全县先后涌现出特级教师4名,省级教学能手11人,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55人,县级教学能手200人,县级骨干教师247人。
——“请进送出”“线”培训。 在教师培训中,该县紧抓县级培训这条主线,有针对性地强化薄弱学科和薄弱环节培训工作。聘请城固师范的专业教师,针对幼儿教师的七项基本功,开展为期60天幼儿教师岗位培训,四期共培训179人。邀请专家教授到略阳进行“师德师风与教师核心能力建设”主题报告和国学经典专题讲座。开展义务教育学段薄弱学科教师培训,覆盖音体美及科学四大门类,累计培训小学教师163人,初中教师52人。每年对新招录的年轻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和教师基本功岗前培训。依托名师大篷车培训活动,对全县骨干教师进行高效课堂和班主任班级管理集中培训。系列教育培训项目的有序开展,全县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