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多举措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

28.11.2015  23:14
            西乡县狠抓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通过一年多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使教师结构更加优化,交流工作已经初显成效。2015年交流183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校长480人的38%。其中教师交流160人,校长副校长交流23人,交流对象中,名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31人;新招聘的58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44名幼儿园“特岗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             一是制订实施方案,实行定期流动制度。 西乡县出台了由组织部、教体、人社、编制、财政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凡男55周岁、女50周岁及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8年的正、副校长,均应进行交流轮岗。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每学年教师交流的比例,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特级教师等)、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二是精心组织,建立本县特色支教、送教制度。 通过学校推荐,县教体局把关,组织教学能手、名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2014、2015年共选派36名优秀教师到偏远的大河、两河口、五里坝、高川等镇开展为期一年的“三区”支教活动。县教体局下发《西乡县“三区”支教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对支教教师进行工作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评优晋级。80%的支教教师获校先进教师、赛教能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获得师生及当地群众的好评。 在支教的同时,西乡组建一支50人的专家培训团队,针对乡村教师开展教学指导和技能培训。将全县乡村学校幼儿园划分为东、南、中、西四个片区,按年度分阶段开展系列化主题式培训,用两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县乡村学校的全方位、网格化送教下乡培训体系,加强了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造血”机制。             三是立足县情,探索镇域内教师走教制度。 为了解决村小、教学点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一些乡镇打破教师的学校限制,一名教师同时承担本镇内辖区村小、教学点的教学任务。如私渡镇九年制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镇,对村小、教学点的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并要求镇九年制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2名教师到辖区小学或教学点轮教一年,以缓解薄弱学科的教师紧缺问题。堰口镇中心学校从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学校选拔年轻优秀中层领导到相对较远、规模较小的学校担任校长;学校间的中层领导实行定期轮换,从而达到中心学校优势资源辐射全镇的效果。             四是定时定量保证交流轮岗常态化、规模化。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每年一次,6月份下达交流计划,8月份安排,9月份交流上岗。人员流动采取选拔任命农村学校校长及中层领导、乡村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骨干教师赴山区支教,镇内教师走教、轮教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             该县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校长教师有序交流改变了工作环境,激发了新的工作热情,较好地解决了教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和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交流的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活动,累计上公开课、观摩课500余节次,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余篇;主动从业务钻研、班级管理、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帮扶受助学校教师,真正达到了互惠共赢目的。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流动,为他们作用和潜能的发挥搭建了平台,充分发挥了骨干引领、共同提高的作用。(文/谯娜  )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