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2015“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的五个关键词
13.01.2016 08:26
本文来源: 教育厅
关键词一:凝聚合力
“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这是该县县委书记陈万锋抓教育的视角。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在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该县在“教育质量提升年”中,描绘出“一年强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创品牌”的战略蓝图,制定出台《关于提升全县教育质量工作的意见》,落实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塬区教师补助、知名教师津贴等专项资金近千万元,设立以泾阳籍著名分析化学家、教育家高鸿命名的“高鸿奖学金”,资助寒门学子35人,累计发放6万余元。
关键词二:倾力投入
该县拿出138万元重奖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这只是县财政支持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泾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近6.7亿元,涉及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县镇扩容、生活设施改造、幼儿园建设等8大类207个建设项目。全县新建公办幼儿园14所、改扩建幼儿园32所,全县13个镇均建成1所公办中心园,公办幼儿园占比实现1: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98%,行政村办园覆盖面达到100%,16所幼儿园通过咸阳市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在全省率先建立民办教育机构退出机制,引导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县教育局被评为“陕西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集体”。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市项目资金,义务段累计投入2.4亿元,迁址重建了文塔寺中学和先锋小学,新建了县特殊教育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为83所学校新建教学楼、宿舍、食堂约13万平方米,为14所学校硬化、塑化操场约11.2万平方米,为18所学校配套建设锅炉房。中小学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由“达标型”向“优质型”的转变。 该县着眼县域主导产业抓职教,做强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优势专业的同时,开设茯砖茶和电子商务专业,为华晨汽车、苏宁云商等招引项目培养技能人才。围绕全县“黑白红绿”产业做文章,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12000余人次,全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该县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
关键词三:立德树人
一年来,该县涌现出124名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000余名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县前小学许正阳同学被评为“陕西省最美少年”,泾干中学张维虎同学荣获陕西省“青春年华·中国梦”诗词征文大赛一等奖。通过挖掘泾阳乡土文化精粹,编印县本教材《美丽泾阳》,将家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文化引领,润泽学校管理,增强教育内涵。大地原点、安吴青训班、李仪祉纪念馆和泾阳博物馆等7个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的建成,不断丰富了学生社会实践。通过关怀弱势群体,在留守儿童集中的130所中小学建立了亲情室,配备了计算机和电话,定期开展亲情联络。确定1000名党员教师与1000名留守儿童结为“1+1”帮扶对子,当好“代理家长”。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咸阳日报》、《陕西教育》进行了宣传报道。该县被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5部委确立为“全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县教育局被推荐评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关键词四:深化课改
面对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发展新常态,该县总结课改经验,借鉴先进理念,创新探索,勇于实践,确立了“121”课改发展战略,在全县义务段深化推行“导学究测”高效课堂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课改之路。组织一线校长教师,先后赴山东杜郎口、上海金山区、贵州思南、吉林延边、安徽铜陵、延安宜川等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围绕质量提升,举办 “校长论坛”,开展了“教育质量提升·大家谈”活动,找准问题,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结合课改实际,变“学理念、看文件”为亲身实践,分校园长、中层、一线教师三个层面开展体验式培训4500余人次,提升广大干部教师的操作水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高效课堂实施上来。通过定期开展名师送教下乡和“同课异构”活动,着力“细、小、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创办《课改寻道》专刊,已刊发8期,课改论文300余篇,有力推动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走向深入,该县教育局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关键词五:打造队伍
该县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三名”工程,不断强化校长和教师培训,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科学扎实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是坚持德才兼备,规范选任程序,实行动态管理,规范选任机制。二是每年暑期对校园长、寒假对副职进行分别开展封闭式培训,加强培训机制。三是通过教代会、公开测评等方式量化打分,全面评价,完善考评机制。四是推行财务、校务公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培养出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科研兴校明星校长、5名省级特级教师,188名省市级知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95名县级名师。在全市首创实施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政府津贴制度,每年发放津贴近30万元。逸夫小学宗晓艳、泾干镇中马海龙两位校长,被光明日报杂志社、人民教师网评为“中国好校长”。从2015年暑期开始,该县实行教师全员招聘,打破管理常规,激发队伍活力。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实际,科学定编定岗,并设定绩效工资的浮动标准,差别对待,按劳分配,建立起教师“能进能出、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全县每年选派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薄弱学校轮岗交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限名额对优秀交流轮岗教师进行重奖。2015年表彰奖励61人,人均奖金2000元,进一步激起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同时,对塬区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10元,调动了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热情。 (责任编辑:卢延辉)
本文来源: 教育厅
13.01.2016 08:26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