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石泉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和“强基础、促改革、提四率、出效益”的县域教育发展总体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双高双普”工作,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全县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亮点一: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 该县建立了书记负责教育、县长主管教育、常委联系教育、副县长协管教育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组织开展重视教育好书记、好镇长、好局长和明星校长、十佳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坚持把县城内所有灯箱广告公共资源,规划为教育专用宣传阵地,展示宣传教学能手风采,全县上下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将中小学人事调配权交由教体局归口管理;将教育经费使用权交由教育局计划使用,并成立校财局管教育经费支付中心;该县连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
亮点二: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十二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2.59亿元,共实施各类校建项目工程150余个,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21所,改扩建校舍80176平方米,新建公办幼儿园13所,改扩建幼儿园23所;投资1577万元,对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操场统一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部建成了塑化或硬化的标准操场;累计投入2500万元,对全县中小学功能部室和条件装备进行了补充配备,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
亮点三: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该县通过招录、落实免费师范生政策、引进特殊人才等方式,累计为全县中小学补充薄弱学科教师282名。紧扣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和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创新建立了“能城能乡、能多能少、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育人事管理机制,使中小学教师的潜能和活力得到了深度激发。近三年依据新机制相继对全县28所学校的班子进行了调整,对44名校长和334名教师进行了轮岗交流,累计培养县级以上各类名优教师474名,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亮点四:教育内涵发展深入推进。 自2012年以来,该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抓普及、促均衡、提质量、强管理、重创新、出效益”的十八字教育发展精神指导下,确立了“以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抓中小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抓师资培训和高效课堂建设为关键,以抓贯穿德育思想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构建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质量链条保障体系”的“一个中心、三个抓手”教育发展思路,并制订了贯彻落实这一内涵发展思路的“321”战略举措,即加强三个建设(以上率下的领导班子建设、为人示范的师德师风建设、业精于勤的专业队伍建设),成就两个课堂(高效课堂、第二课堂),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亮点五: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 该县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为延伸和提高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创新建立了保障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考核评估办法,将学校年度综合质量考评100分分解为六项具体指标,即全科检测占15%、常规管理占10%、普及有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占50%、德育工作占10%、第二课堂活动占10%、体育工作占5%。从机制层面,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唯分数论”教育评价弊端,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亮点六: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石泉近年来始终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心,出台了符合新课改理念、切实县情实际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配套制订了整县梯次推进“普及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和方案,基本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教育科研部门负责专业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负责专项督导、各校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整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联动机制,通过三年来的强力推进,目前全县三分之二的教师基本达到了有效教学标准,三分之一的教师具备了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亮点七: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 该县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近年来累计投入3000万元加强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县所有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全县有13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电视台,4所学校建起了录播教室,全面开通了覆盖全县所有学校的课堂录播传递系统和校园安防系统。2014年与东北师大签订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建设合作协议,累计派出了5批次管理层干部、中小学校长、一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赴东北师大进行了1-2月的脱产学习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整体提升,初步形成了一批教学理念先进,能积极发挥信息化优势实施高效课堂的骨干师资。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县;2014-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连续两年将该县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典型案例单位上报教育部参评。
亮点八: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先进行列。 该县持续加大职教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2700万元用于职中基础能力提升建设。通过引进、招聘、培训的渠道,加强专业师资建设。目前学校开设有数控、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等8个骨干专业,设立了42个实训室。设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3+2”五年连读大专学历教育。学校与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与12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该县教体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县”称号,石泉职中2011年建成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即将接受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
亮点九:留守儿童管护水平不断提高。 该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留守儿童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近一半。2007年以来,该县首创的“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教育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模式,受到了国务院、教育部、全国妇联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全国进行推广,在石泉教育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县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获得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成为全国留守儿童管护工作的一面旗帜。近三年来,该县坚持把留守儿童融入全体学生之中,通过大群体的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减轻留守儿童标签化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精心呵护下,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留守儿童管护工作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2013年5月,被全国妇联、教育部、国家计生委、中央文明办、综治办授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称号。
亮点十: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有力。 该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扶贫先扶智”的造血式扶贫理念,率先在安康市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仅此一项县本级每年增加投入1000万元。大力开展圆梦助学行动,全面建立起了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助学体系,近三年累计募集助学善款及物资1000余万元,资助各类贫困生8000余人次,没有出现一例因贫困而失学现象发生。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3月,该县教体局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集体”称号。(文/马亿东 陈长明)
(责任编辑: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