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参观博物馆请文明 别扰了文物又输了人
一些参观者忽视博物馆内警示牌的内容,对展出文物随意拍照或录视频。本报记者马黎摄
本报记者马黎实习生刘蓉蓉王珂
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假期出游目的地。一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近日记者走访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馆等发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让人一声叹息。
现象
攀爬围栏触摸文物
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古都西安拥有类型众多的博物馆,有着不计其数的自然文化遗产。8月8日正值暑期旅游旺季,虽然当天细雨蒙蒙,但陕西历史博物馆依旧游人如织,其中大多是带着孩子的游客。
“参观体验不是很好!”来自江苏无锡的游客荣军说,他与几位好友慕名从江苏前来西安参观,本以为会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参观环境,但眼前的景象令他大跌眼镜。“我正在专心看文物,身边一个人的手机突然响了,声音非常大,一下打断了我的思绪。博物馆里还有许多旅行团、游学团,十分吵闹,我甚至听不清讲解。”在与荣军谈话的间隙,记者看到,在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上,一些游客吃完东西后没有将垃圾带走;有些成年人当众将鞋脱掉;展区内不时有人大声接打电话;拍照时没有按照规定关闭闪光灯;部分展品没有保护罩,仅靠警戒线警示,展品触手可及,一些游客无所顾忌地触摸文物,甚至有儿童趁工作人员不备穿越警戒线。
“硬件设施和服务体验很不错,总体来说比较满意。”来自江苏常州的游客王立光一家表达了对西安博物院环境与服务的称赞,但对于馆内一些孩子的不文明参观行为,王立光颇感无奈。“作为外地人,遇到这种情况确实很为难,孩子年龄小,也不好直接批评,如果和大人沟通,难免发生矛盾,只能管好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想管不敢管,是当前许多人面对的现实问题。而缺少了监督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遵守参观规则的人越来越多。
原因
缺乏敬畏管理缺位
不当行为失去文明“底色”
“家长将孩子带到博物馆参观的初衷是好的,但部分家长和孩子在遵守秩序这方面做得不够。”张国强是西安某大学的退休教授,周末经常和家人一同去博物馆参观。“人们热衷于到博物馆参观,说明全社会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当然,人们的文化素养也应该相应地提高,应该怀着对历史人文的敬畏心进入博物馆参观。”张国强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将严重损坏文物的游客拉入黑名单……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游客不太严重的不文明行为没有特别具体、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内任性而为,更不意味着博物馆管理者面对不文明行为别无他法。
“参观博物馆,要遵守博物馆的规定,言行举止讲文明。我经常和家人说,来博物馆参观不能大声喧哗,不要给其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张国强说,在旅游高峰期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必然大幅上涨,仅仅通过工作人员去制止所有不文明行为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人们自身增强意识,家长也应以身作则,从根源上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专家
建规立制提升服务
加快普及文明礼仪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场所,有历史、有文化、有艺术,文化资源富集,不同年龄段、不同参观需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有相应的收获。同时,博物馆也是保存文化遗产、传递民族记忆、塑造民族精神最重要的阵地。
“引导教育游客文明参观是博物馆管理者应尽的社会责任。博物馆里‘禁止吸烟’‘禁止拍照’‘禁止使用闪光灯’‘请勿触摸’‘请不要大声喧哗’等警示牌随处可见,可是仍然有一些游客对这些警示牌熟视无睹。”西安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最大限度地纠正不文明行为,博物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记者也看到,在各家博物馆,随处都能看到提醒游客文明参观的警示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有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陕西萃泽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娟锋说,“要实现文明参观,需要从博物馆工作人员引导参观者有序参观、参观者提升素质两方面同时努力,特别是应该从孩子抓起,大伙儿自觉性上去了,参观行为也就文明了。人人都遵守法律法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文明的参观环境,才能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和参观者的精神家园。”
编辑: 石悦琳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