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遗症持续发酵 快递业上演"人在囧途"

27.11.2015  12:25

  中新网陕西新闻11月26日电 (记者 张一辰)“11号买的东西大部分都还在路上,每天都查询物流进度,但有的两三天都显示‘龟速’。”作为“双十一”购物节的粉丝,西安淘宝买家吴敏对减速的“快递”感到无奈。

  “双十一”购物节始于2009年,是指每年11月11日,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一些大规模打折促销活动,经过几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狂欢日。

  中新社记者通过走访社区、车站、高校等地发现,今年“双十一”后遗症迭出,因市场体系、政策法规、人工成本等因素影响,“剁手族”在享受“午夜血拼”的酣畅淋漓之后,就进入对快递漫长的等待期。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孙昉指出,造成“双十一”部分快递延误的情况,不仅和快递企业的规模有关,还与电商、快递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有关。其中,小型快递企业受影响较大,因其部分中转站无应对大流量的经验,加之快递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快递变慢递的情况。

  近些年,中国快递业在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快速增长。中国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39.6亿件,同比增长51.9%。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此外,2010年至2014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完成的业务量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563%,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7倍。

  值得注意的是,抛开华丽的数据,中国快递业内所存在的快递延误、丢失、损毁等问题目前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掣肘,亦令消费者的网购体验难以获得提升。

  对于20岁的快递员王平而言,“双十一”之后才是他“征程”的起点,“每天送上千个快件却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另一方面,很多买家收到商品后不满意,就开始办理退货,现在每天不是派件就在收件的路上”。

  在高校林立的西安南郊,穿着诸多品牌冲锋衣的“快递小哥”拥挤于校门口,堆积如山的物品成为校园一道特殊的风景。“双十一期间共买了8件商品,生活日用品、衣服、健身器材等,省钱归省钱,送货速度却不敢恭维。此外,几件不合身的衣服正在联系商家调换。”在西安交大管理学院读研二的孙昭告诉记者。

  中国官方发布的《2014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中提出,将推动出台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衔接力度,支持快递与铁路、航空等进一步联动,支持末端投递服务平台建设,出台智能快件(包裹)箱管理规范等。

  西北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侯学华人为,“双十一”商品折扣力度虽在近年有所降低,但消费者热情不减,在商家销售额屡创新高之后随之而来的“双十一”后遗症也不容小觑。在“双十一”等高峰期间,很多快递企业选择“招兵买马”临时雇佣快递员,但由于缺乏有效精细的管理,使技术含量低与运转低效成为快递企业的现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