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兄弟考上重点大学为凑学费补课挣钱
学生档案
姓名:李佳(双胞胎弟弟)
性别:男年龄:18岁
毕业中学:西安市第三中学
住址:凤翔县糜杆桥镇十里铺村一组
文理科:理科
高考成绩:644分
录取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学生档案
姓名:李卓(双胞胎哥哥)
性别:男年龄:18岁
毕业中学:凤翔中学
住址:凤翔县糜杆桥镇十里铺村一组
文理科:理科
高考成绩:604分
录取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大女儿大学刚毕业,正在找工作,还背着助学贷款;一对双胞胎儿子又同时考上重点大学。家住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镇的刘向利喜忧参半:每年约两万元的学杂费,从哪来?
寒门学子
双胞胎兄弟拼命学习
“我光记得上小学时,放学一回家就要帮家里掰玉米、摘辣子,瞌睡得坐着都能睡着。”说起从小的生活,弟弟李佳首先开了口。
李佳和哥哥李卓是一对双胞胎,今年18岁,但坐在一起能明显感觉到,性格差异很大。“李佳很活泼,也爱说话,李卓相对比较沉稳。”母亲刘向利说,不管性格差异多大,两个儿子从小都非常好学、也很懂事,而且两个人从小关系就很好。
在母亲刘向利眼里,兄弟俩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每次考试都在班里排前几名。“那时女儿学习也很好,一放学就给两个弟弟补习功课。”刘向利说,孩子们勤奋苦读,让她感到很欣慰。
李佳说,从小他就知道,家里三个孩子,经济非常困难,父母平时除了务农还外出打零工,但收入也仅仅能维持生活。“我和哥哥就想着,只有拼命读书,多争取奖学金,这样才能让父母少劳累。”李佳说,这也是他和哥哥从小学习的动力。
四年前,女儿李虹考上了西安科技大学,今年刚大学毕业,仍在找工作。“两个弟弟都考上大学了,父母压力非常大。”李虹说,因为她上学也是助学贷款,所以最近一直在西安边打工边找工作,希望能为家里减轻些负担。
不比吃穿
但是一定要跟别人比学习
14日上午,记者在刘向利家看到,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东西两排四间大瓦房,房间内除了土炕、衣柜、桌椅板凳外,还有一台电视机,除此之外在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院子中间还种着玉米、番茄、黄瓜等;院子后边也是三间瓦房,存放着农具。其中一间瓦房内,刘向利82岁的婆婆躺在床上,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已经多年未下地。
“这房盖了20多年了,为了供三个娃上学,从来没翻新过。”刘向利说,而村里像她家这样的房,已经找不出几家。
虽然家徒四壁,但村里人都夸她有福气。三个孩子都很听话,从来不让父母操心。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常常教育兄弟俩:“咱不和别人比吃穿,但是一定要跟别人比学习。”直到现在,李佳和李卓穿的衣服还是亲戚送的。
两个儿子也很争气,2012年中考,李佳考上了西安市第三中学的公费生;哥哥李卓考上了凤翔中学。今年的高考,李佳以644分的高分,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类专业录取;哥哥李卓以604分的成绩,被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自谋出路
兄弟俩办辅导班挣钱
面对喜报连连,刘向利和丈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与喜报同时到来的,还有每年约两万元的学杂费。
刘向利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82岁的婆婆腿脚不利索。家里靠7亩地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虽然患病,但为了两个儿子,刘向利和丈夫还是会打些零工补贴家用。即便如此,要一下子拿出约两万元的学杂费,她还是感觉吃不消。
对于家中的困难情况,兄弟俩非常清楚。看着父母累弯了腰,他们既感动又心疼。为了筹集学费,兄弟俩利用暑假和别人办起了辅导班,但总共挣了1000多元,相对于学杂费,显然还是杯水车薪。
“只要有信念,没有过不去的坎。”懂事的兄弟俩不断安慰着母亲。李佳说,他和哥哥商量好了,开学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多争取奖学金,再从事勤工助学,希望能替父母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