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科特派”:把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
眼下正是数九寒天,在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的带领下,各类农艺大比拼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洛川苹果技术大比武、周至猕猴桃冬季修剪技能大赛……
如今,在三秦大地的田间地头、工厂企业活跃着一批科技特派员,他们从事着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级自然人科技特派员5000余名、法人科技特派员近300家。他们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村民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陕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曹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6年,曹源自愿申请,被榆林市政府聘为首批振兴“三农”科技特派员,派驻到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寺伙沟村。十几年来,她带领农技人员和群众,研究谋划产业发展,在中部川道及北部风沙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将荒沙地和低产田改造成亩产值3万元以上的高效示范田,彻底改写了榆林人在漫长的冬春季吃不上本地新鲜蔬菜水果的历史。
全省还有很多像曹源这样扎根基层的优秀科技特派员,用知识造福百姓。2017年,陕西被科技部列为科技特派员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试点省份,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对接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工作。2018年,我省实现全省科技特派员贫困村挂牌服务: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及所在镇挂服务公示牌,公开科技特派员联系方式、服务专场等信息。截至2020年底,我省有3868名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服务全省6452个贫困村。
2021年元旦前夕,省科技特派员苗木花卉产业服务团成员来到安康市平利县,就近年漆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调研。服务团成员不仅考察了自然野生条件下漆树的生长状况,还走访当地漆树种植企业、种植基地。“我们采集了土壤样品,将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希望能发挥服务团专家特长,解决漆树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漆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服务团成员表示。
像省科技特派员苗木花卉产业服务团这样的“组团作战”是我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一大亮点。2018年起,省科技厅围绕全省主要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遴选了255名产业技术专家,组建了苹果、猕猴桃、奶山羊等18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与深度贫困县签订服务协议,以团队模式深入一线开展产业技术服务,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对县级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指导。
“2020年,我们又根据实际对产业技术服务团进行了升级重组,对产业方向进行了调整,吸纳专家成员336名。”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负责人刘进介绍,“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等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我们动员包括农业、科技、教育、人力资源、金融、信息等各领域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从以农业领域为主,向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从生产向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各层面拓展。”截至目前,全省科技特派员累计服务农民67.44万余户次,累计辐射带动农民317万人,推广新技术1388项、新品种1346项,帮扶结对8437个,带动脱贫近3万户。
随着一项项科技成果不断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农民们都说:“科技特派员把知识带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富了!”
科技特派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让这支队伍在下得去的同时又能留得住?我省不断探索。
为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我省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对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和创业期间的人事关系、职务、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作了详细规定,保障了他们在职称评定、岗位等级晋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省设计开发了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系统,集成了科技特派员管理、在线技术咨询、业务知识学习、需求成果发布等功能,建立了“互联网+农技推广”模式,使专家和农户不用见面也可进行远程技术教学和咨询,有效推进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截至目前,系统发布动态508条、学习资料332篇、征集技术需求231条,在线技术咨询专家达到45个产业类别4337名,吸引各类注册用户超过7000个,已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记者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