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件古代玺印精品现西安 揭中国玺印发展史
01.10.2016 15:32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中新网陕西新闻9月30日电 (记者 田进)由西安博物院、旅顺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颗粟大千——中国古代玺印精品展》在西安开展,220件古代玺印精品亮相,展现了中国玺印发展历史及艺术文化。
据了解,印章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信物,人们常说“印宗秦汉”,所以古代印章也是历史的信物,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信物之一。通过印章的解读对理解中国古代官制演变、地理沿革、汉字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此次展览遴选了两馆收藏的历代玺印精品及相关文物共计220件。其中,西安博物院藏品151件,旅顺博物馆藏品69件。展览分为公印、私印、宗教印三个单元进行展示,包含了金、银、玉、水晶、铜等质地,以印章发展史上的两个高潮期秦汉时期、明清时期的文物为主。
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部长伏海翔告诉记者,秦汉时期的官印为封泥,随着纸张的盛行,印色钤印替代了封泥的方法。印章在明清以前主要功能是凭证,明清以后,印章由单纯的凭信实物向作为审美的艺术作品转换,流传至今已成为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艺术。
此次展览为民众搭建了解中国玺印发展历史,欣赏中国玺印艺术的平台。展示了秦代咸阳亭丞封泥,西汉陈请士水晶印,隋代千牛府铜印,新莽时期王精金印,以及旅顺博物馆的清代乾清宫鉴藏宝象牙印、肃亲王宝石印、延年石印等各历史时期的印章代表作。
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梅表示,此次展览是中国博物馆界首创联合举办此类主题的展览,通过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深度合作,玺印藏品有效整合、互补,丰富了展品数量,提升了展览层次,确保了展览可以全面、深刻地展现中国玺印发展历史和艺术文化。(完)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01.10.2016 15:32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