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清代古梯田变身国内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

14.06.2020  15:50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场活动在安康市汉阴县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举行。这里风景如画,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当地将文物扶贫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汉阴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境内的凤凰山南麓,延绵数十公里,是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范围涵盖6个行政村,有黄龙、东河、堰坪3处约1.2万亩古梯田,是稻作梯田的代表。”漩涡镇干部吴少华告诉记者。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汉阴县发现了大面积古代梯田,经考证是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这处古梯田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梯田内还留存有10余处清代古民居、古寨堡等与梯田开发史密切相关的文物建筑。但因深处秦巴山区腹地,汉阴凤堰古梯田面临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游客较少等问题。

  2011年开始,汉阴县漩涡镇成为省文物局扶贫联系点。当地以特有的移民文化为支撑、以古梯田文物景观为亮点、以筹建生态博物馆为平台,建设我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

  按照《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保护利用规划》,汉阴县委、县政府2012年组织文物部门完成对古梯田的补充普查、考古发掘工作,同时修复完成梯田300亩,新启动修复古梯田400余亩,修复堰渠约15公里,完成吴家花屋、冯家堡子、敞口屋等古建筑保护修护工程,实施生态修护、绿化可视坡面3000多亩。

  2012年,国内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在汉阴建成,成为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和汉阴南部山区乡镇发展的抓手。

  漩涡镇党委书记伊阳波介绍,随着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全镇现有农家乐、农家客栈8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3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600余人,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9年的1.24余万元。

  汉阴凤堰古梯田是我省文物精准扶贫的生动典型。“文物+旅游”“旅游+农业”的发展路子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省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魁英说:“我们将深入开展文物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文物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赋彩全面小康贡献更大的文物力量。”(记者 陈志涛 见习记者 方敬尧)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