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古老与现代交织 感受“包容”的南京

11.08.2018  20:03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公元211年,东吴大帝孙权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从此开启了南京“六朝古都”的深厚历史。8月9日,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跟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来到南京,感受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南京博物院:承载历史 服务当下

  

  南京博物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去处就是博物馆。8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坐落于紫金山南麓的南京博物院,黄瓦红垣、巍峨壮观,与其说南京博物院是一处陈列古迹的建筑,不如说它是一段历史的倒影。“我们藏品的类别可以说非常丰富,有宫廷的,民间的;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有物质形态的,也有非遗的……”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向记者介绍,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由于文物类别丰富,建成了“一院六馆”的特色——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梁思成先生定下规矩,‘中央博物院的建筑必须具有中国建筑之固有形式’,所以大家从大殿进来,能看到我们非常具有中国的特色。”龚良说,南京博物院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的建筑语言是古典的,但其内涵是博大包容的,“我们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我们博物院也是,兼容并蓄、包罗万象。

  

  “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的瑰宝”展

  “我们现在有两个临展,一个从捷克借过来的,叫‘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的瑰宝’,这是小年轻、文艺青年很喜欢的;另外我们做了个暑期亲子展,很受家长和小朋友欢迎。”龚良介绍,去年共有329万人次来南京博物院参观,平均逗留时间3小时50分钟,“我们追求的是服务社会公众,满足大众差异化的文化诉求,所以我们的内容是包容的。我们在‘一院六馆’的同时,每年还会有22到23个展览,希望所有到南京博物院来的观众,能够有一个以上他喜欢的馆或者展览。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

  “我们博物院就像南京的文化一样。南京的文化里面,互相之间的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南京没有特别明显的特色,包容是南京最主要的文化特色。”龚良说。

  江苏大剧院:成为共享包容的文化空间

  在南京河西滨江新城,江苏大剧院四颗“水滴”似的建筑诗意地栖息在“荷叶”状高架平台上,形成了一组柔和壮美的现代艺术建筑群,与古老的南京博物院交相辉映。“‘荷叶水滴’的设计理念,既寓含水韵江南的文化意蕴,又彰显汇流成川的包容胸怀。”江苏大剧院总经理诸敏介绍,大剧院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四颗“水滴”内,包含了2280座的歌剧厅、1001座的戏剧厅、1500座的音乐厅和2711座的大综艺厅,还有780座的小综艺厅以及附属配套设施,演出涵盖歌剧、音乐、舞蹈、话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江苏大剧院

  “去年8月正式开演,演出场次达到130多场,其中音乐厅的演出占了60%以上,去年上座率达到了69.5%。”诸敏介绍,自2017年8月开幕以来,江苏大剧院先后迎来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宝级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著名指挥李心草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顶尖艺术大师或团体。

  

  江苏大剧院总经理 诸敏

  诸敏告诉记者,江苏大剧院的目标是打造艺术的殿堂、精神的家园:“除了名家名团名作之外,我们还有城市音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城市的文化、声音、艺术,在这里传播,让老百姓感受不同的东西。

  

  江苏大剧院戏剧厅内的镶嵌画

  “剧院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是一个公共文化设施。艺术是无国界的,所有的艺术都能在这里呈现。希望我们剧院成为共享包容的文化空间,在与别的艺术文化交流的同时,把我们的文化、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诸敏说。

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