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只人工饲养朱鹮在铜川放飞回归大自然

12.04.2015  12:59

  伴随着30只朱鹮野外放飞成功,昨天(4月11日),全国暨陕西省第34届“爱鸟周”活动在铜川正式启动,本次“爱鸟周”活动的主题是“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

  放飞的朱鹮是人工饲养的,放飞前经过哪些培训?两年前放飞的朱鹮如今存活率如何?本次放飞的朱鹮与之前的有何不同……昨天,专家答疑解惑,并称以后计划在陕北也放飞朱鹮。现场30只朱鹮展翅回归大自然“好大的鸟笼子,30只朱鹮就在里面啊,都是人工饲养的,打开笼子它们会飞出去吗?”昨天10时许,记者来到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前来围观的群众中,一些人疑惑地问。记者看到这个鸟笼子有20米高,里面还有树,林场的工作人员说,这个鸟笼叫驯化笼,有600平米大小。只见一只朱鹮在笼子里鸣叫,外面有之前放飞的朱鹮也在叫,“它们在交流呢,好像说欢迎你来到这个地方。”工作人员好像能读懂它们的语言。

  “呀,飞了!飞了!”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尖叫声,以及照相机的咔嚓声,当省委常委、副省长祝列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和国家林业局有关人士等人打开鸟笼时,只见朱鹮纷纷展翅飞出笼子,不到两分钟,30只朱鹮都飞走了,它们时而低低滑翔,时而直冲天空。

  这意味着2015全国暨陕西省第34届“爱鸟周”活动圆满启动,本次“爱鸟周”活动的主题是“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举办。揭秘觅食翱翔繁殖训练从四个方面进行。

  放飞的这30只朱鹮都是人工饲养的,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周至楼观台)北迁100多公里来到此,放飞后适应吗?

  “这个不用担心,经过了专门的驯化达到放飞的要求,驯化步骤不能省,不是说放出去就放出去。”省林业厅动管站教授级高工常秀云,昨天向记者揭秘此次驯化的过程,去年12月下旬首批运来20多只朱鹮,今年3月又运来少量。

  驯化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的。首先是觅食驯化,人工饲养的朱鹮之前吃的是人工饲料,比如牛肉等,放进驯化笼后循序渐进,不再给朱鹮吃牛肉等人工饲料,而是在笼子里投放野外食物,比如小鱼、泥鳅、昆虫等等,而且每天定量。

  其次是驯化翱翔能力,之前人工饲养的朱鹮不太会翱翔,直愣愣地飞或者扑一下落地,驯化员每天吆喝让其翱翔,在笼子里转圈飞翔。

  第三是驯化繁殖能力,笼子里有大树,给笼子里投放做鸟巢的材料,让它们学习做窝,雌雄之间交流,用喙梳理羽毛。

  最后是驯化抵御天敌的能力,朱鹮的天敌是蛇、鼬科动物、黄鼠狼等。“工作人员学猛禽的叫声,观察朱鹮的反映。不过这次驯化中没有用过,因为周边有这些猛禽的叫声。”常秀云说。

  为啥会选择铜川这个林场?“这里的环境合适,而且前年曾放飞了32只,这里的条件能够满足100只种群栖息,今年选择在这里放飞30只,目的是为了继续扩大野外朱鹮种群数量,扩大朱鹮的生存范围,建立成一个野外放飞的种群,这对于保护这一濒危珍稀鸟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对比时间不同娘家不同

  这次朱鹮放飞,是继2013年7月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首次在秦岭以北的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放飞32只朱鹮,2014年9月17日在宝鸡市千阳县国家湿地公园放飞朱鹮30只后,第三次在秦岭以北放飞30只朱鹮。

  那么,这次朱鹮放飞,与前两次的在秦岭以北放飞有何不同?记者采访了解到,一是时间不同,前两次选择在7月份放飞,此时节朱鹮的繁殖季节已经结束,而此次是首次在4月份繁殖季放飞;二是“娘家”不同,前两次放飞的朱鹮,都来自汉中洋县,而此次放飞的朱鹮来自周至楼观台,“两地的血缘有些不同,可以避免近亲繁殖。”林场的工作人员说;三是此次放飞的朱鹮,年龄稍微大一些,年龄大,比较成熟一些,繁殖经验丰富,会更好更快地适应野外环境。

  本次放飞的朱鹮,工作人员专门挑选了5只“高大上”的朱鹮,两只雌的,三只雄的,在它们后背的羽毛下,装了监控设备,每个大约10克重,4只装的是4个GPS,1只装的是无线电,以便于工作人员监控朱鹮被放飞后的生存状态。2只幼鸟飞出4对夫妻在孵蛋

  两年前在此放飞的朱鹮如今存活率如何?常秀云说,放飞的朱鹮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通过监测,当年放飞的32只朱鹮,如今监测到的有20多只,其余没有监测到的有两种可能,一是朱鹮飞到其他地方超出了监测的范围,二是已经死亡。“这个成果相当不错,存活率是非常高的,表明朱鹮在秦岭以北野外放飞取得成功。”常秀云说,放飞的朱鹮已于2014年春季野外繁殖成功2只朱鹮幼鸟,成功飞出,如今健康成长。

  可喜的是,现在还有4对朱鹮夫妻正在交换孵卵,有一窝蛋明显看到有4颗。“朱鹮比较特殊,是夫妻双方共同孵卵,共同喂养,朱鹮爸爸可以说是超级奶爸,是我们当父亲的人学习的榜样。”一位工作人员称,一般28-30天左右小鸟就出壳。我省鸟类380种朱鹮超1600只

  朱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为“东方宝石”。记者在省林业厅了解到,自从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发现世界上幸存的7只朱鹮以来,这一极度濒危物种得到了中国政府及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保护。34年来,陕西省林业厅积极开展以朱鹮为代表的濒危野生鸟类的拯救保护工作,建立人工饲养种群,进行野外放飞试验,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交流。

  当时濒临灭绝的弱小种群,如今已发展到全球目前2000只,分布范围以扩大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陕西、浙江、河南等省份,目前我省的朱鹮种群数量已超过1600多只,分布范围已从洋县扩大到汉中、安康、宝鸡、铜川四市十三县(区)。中国朱鹮拯救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经过多年的有效保护,陕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野生鸟类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目前我省现有鸟类380种,约占全国1189种的32%,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朱鹮、黒鹳、遗鸥、褐马鸡等9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大天鹅、小天鹅、斑嘴鹈鹕、白琵鹭等42种。以后将在陕北放飞朱鹮

  省林业厅负责人说,此次以放飞朱鹮为主要内容的“爱鸟周”活动,旨在大力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动员并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用实际行动推动美丽中国的“三个陕西”建设进程。

  “以后,将在榆林、延安放飞朱鹮,在陕北的上空也能看到朱鹮翱翔。如今,适合放飞的环境越来越多,我的这个理想也将不再遥远。”常秀云说。

  那么,怎样的环境条件下适合朱鹮野外放飞呢?常秀云说,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要有觅食地,水域开阔,但是水不能太深,水深不能超过20厘米;要有大树,以供朱鹮夜晚栖息;要有人类的伴生,有少数人,不能太多也不能完全没有人,因为有少量的人才有朱鹮的觅食地,朱鹮的天敌猛禽也相对少一些,人和朱鹮互相“利用”。文/首席记者姬娜 图/实习记者代泽均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