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七十五

18.08.2015  14:03

  美国癌症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伊曼纽尔(Ezekiel Emanuel)去年发表《为何我希望死在七十五岁》一文,引发激烈争议。

  作者对“美式不朽”的梦想不以为然,指出:根据有关数据,长寿并不意味拥有青春之泉,可延长生命且永葆健康、活力。现代医学只是延长了死亡的过程而不是减缓衰老。人越长寿,在病痛中煎熬的日子越久。

  他还说,人的创意一般在四十至四十五岁间达到顶峰。尽管之后能培养年轻一代,薪火相传,个人事业的巅峰已过,开始走下坡路了。另外,父母活得太长对子女不是好事。除了赡养老年父母的经济负担,父母还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让他们时时以父母期望为准绳。他更发此诛心之问:你愿让后代牢记你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形象,还是让他们可怜你行动迟缓,乖张荒谬呢?

  作者觉得自己活到七十五岁已拥有了丰富、完整的人生,也给子孙留下了美好回忆。不过,他不是主张七十五岁就自杀,只是表示届时将拒绝采用任何医疗手段延长生命。除了减痛治疗,他会顺其自然,笑面死亡。此文发表时,作者五十七岁,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刚成功攀登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不知他七十五岁时想法是否会改变。如他真像文中说的那样迎接死亡,亲人会如何反应?有些事自己也许做得到,轮到亲人身上未必能同样洒脱。在中国文化中,人不光为自己而活,有时还为家人、朋友而活。(摘编自大公报 作者:叶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