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共患难 也能同富贵
“有些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一富裕了就会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79岁的张淑莲,对这句“俗语”很不赞同。她目不识丁,嫁给了有文化的乡长。在家中最困难的时候,他辞掉公职,上秦岭割竹子编扫帚,弟弟因此丢了命,他仍旧与死亡作斗争赚口粮。改革开放后,他创办企业,成为弄潮儿,待她一如当年。
上中学时 父母给他找了文盲媳妇
“我16岁时放寒假回来,听人议论说,我有媳妇了,父母给我定了亲事,用十八斗麦子‘换来’的。”昨天,在长安区子午镇子午村,85岁的高剑锋开门见山对记者谈起他的婚姻。
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在 西安 东大街一所中学上初中。“我那会儿根本没有啥概念,对订婚的事情也不懂,父母说啥就是啥,我也没有过问!”高剑锋说。虽然得知自己未来的媳妇是同村的,他在六队,她在三队,但是从来没有见过面,他也没有去打听那个女孩到底怎么样。
张淑莲有两个弟弟在上学,因家庭贫寒,她一直没有上学,主要在家做饭,做针线活儿,平时很少出门,因为当时的女孩被要求少“抛头露面”。
1953年,两人奉“父母之命媒妁之约”,领结婚证的时候才见了“庐山真面目”。那会儿,高剑锋在长安杜曲当乡长,由于工作忙,领结婚证的当晚,两人吃了米儿面,在隔壁一农民家借住了一宿,算是洞房花烛夜。第二天,他把媳妇送回家,一直到春节放假,两人才第二次相聚。
辞掉乡长公职 秦岭山上割竹子编扫帚
婚后,她在家照顾公公、婆婆、两个年幼的弟弟,还要下地劳动。最困难的时期,家中只有她一个劳力,赚得劳动粮根本不够一家6口人吃。虽然他是乡长,一个月工资44.5元,但是没有劳动粮,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1963年,高剑锋一狠心,辞掉公职,回家劳动挣工分,“虽然很多人觉得惋惜,但是不愿意看到妻子那么受苦!”
为了多挣工分,他选择了“上秦岭割竹子编扫帚”。普通的劳动一天挣工分10分,割竹子编扫帚一天能挣20-30分。他常常每天早上6点出发,翻山越岭,在秦岭山上四处找竹子,一根一根割下来,打成捆,背过一道道山梁沟坎,再用人力车拉回家,扎成扫帚。“但凡日子能凑合下去的,没有人会去割竹子编扫帚。很多人认为,这钱不是人挣的,活命要紧。”高剑锋说,拉着百十斤的扫帚捆子,一不小心不是割伤了手指,就是被割后的竹茬扎伤了脚,血流不止,被称为“头顶刀子脚踩钉子”。更可怕的是滚沟,连人带竹子捆子一块滚下山沟。同村的牛先生说,高剑锋的亲二弟,就是那几年割竹子编扫帚不小心从山上摔下去,再也没有回来。
在割竹子编扫帚的同时,这个当年县上少有的文化青年,还上山砍树,背木料,然后给生产队上交。为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高剑锋冒着生命危险挣口粮。
可以共患难 也能同富贵
夫妻共患难,终于熬过那个艰苦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82年,高剑锋在村上创办了子午木器厂、铝箔纸厂;1995年,创办皮鞋厂……成为“领头羊”和弄潮儿,安置社会劳动力几百人。
为了企业效益好,那些年他经常在全国各地到处跑业务、学经验等等,后来成为当地的有钱人,给三个儿子修了三院房子。
一个是文盲,一个有文化,创办了很多企业,见了大世面,成为富人。是不是会像有些人怀疑的那样,“夫妻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
“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你要说是谁跟谁离婚了,那是最耻辱的事。”高剑锋说,自己在外面忙工作,家中的事情全由妻子打理。日子好了,怎么能忘掉妻子的情意?“妻子的针线活儿做得很好,饭做得非常可口,我在外面时,非常想念她做的饭,比如炒菜米饭、饺子、米汤面。”一旁的牛先生打趣说,看来嫂子留住男人的胃就留住了男人的心。
“他是一个很正气的人!”张淑莲笑了笑,继而不解地问,他们包办婚姻都能相守一辈子,为何现在很多人自由恋爱,却动不动就离婚?
文/图三秦都市报首席记者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