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同一个梦想——咸阳市推进气象现代化侧记
陕西省咸阳市,这座有着2350多年历史的古都,正秉承厚重底蕴,革故鼎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共建大西安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气象部门加快推进咸阳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建设“四强三领先”的新咸阳提供一流气象服务。
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气象现代化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不单是气象部门的事,更是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需要我们主导和配合。”每当谈起气象工作,咸阳市市长卫华总是一个态度——支持。她曾多次要求各县(市、区) 重视气象工作,并积极主动地为气象部门解决困难,全力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
4月9日,咸阳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牵头成立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与省气象局签署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政府成为气象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在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下达的年度目标考核方案和指标中,气象现代化工作作为气象指标的重要内容,考核分值占1.5分。”咸阳市气象局局长张树誉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做好2014年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并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成员单位下发了工作任务表,首次从政府层面对咸阳市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限做了具体要求。
深化合作 现代化驶入“快车道”
今年,气象部门加强与市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环境气象服务和直通式为农服务等工作,联合下发规范气象信息发布等行业管理文件,共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充分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共享共建。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咸阳市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咸阳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旬邑县新型天气雷达、乾县气象预警中心、秦都区气象局展开实体化运行以及武功县现代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建设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而县级气象部门一度面临的“人少事多”这一矛盾也在政府的重视下有所缓解。张树誉告诉记者,目前礼泉、淳化、长武等县政府共调剂14名财政供养人员到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和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工作,为气象现代化提供了“人力”保障。
“各单位要尽快与市气象局联合签署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协议,早日实现咸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机有信息、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字’的全方位覆盖,努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前不久,咸阳市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部门协作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进行协调,副市长刘新余在会议上这样要求。
试点先行 现代化惠及千家万户
“今年陕西的‘粮王’就是我们合作社的农户!气象局功劳很大!”在咸阳市三原县金诚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理事长张成,提起气象服务他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直通式气象服务为农户带来了实惠。现在,一看见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就觉得亲切。
“自从有了多媒体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电视机’,我随时可以了解天气变化,并根据天气变化准备菜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办大石头关中民俗度假村的商户王园园告诉记者。
“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百姓。”张树誉告诉记者,咸阳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为农气象服务示范县、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按照“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的原则,推进直通式气象服务。他希望,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气象服务都能够真正融入百姓的生产生活中,让气象现代化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他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全体气象工作者的努力下,这样的梦想,一定能够成真!
(作者:闫靖靖 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