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0年的西安抗战记忆 同一地点新颜旧貌对比照
老照片:1938年6月,爱国青年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准备前往延安。 背景照:2015年8月28日,许多青年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
这是一组相距70多年的合影,黑白影像和彩色照片的距离足以让一个待哺的婴儿变成一位迟暮的老者,这是岁月留在人身上的印记。
当战场硝烟散尽,当苦难成为追忆,当英灵在热血抛洒的泥土中长成松柏,当最后一批亲历硝烟的容颜渐渐变老,面对远逝的战火和历史,我们除了震撼于时光的沧桑,更应感叹生长在这片厚土上的关中后生们所具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70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翻涌出的浪花一朵。我们几乎是翻遍了陕西省档案馆当年所有的史料照片,试图在一个个满目疮痍的瞬间背后寻找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西安。钟楼上的抗战标语、大华纱厂被轰炸过的厂房、八办门口年轻的哨兵、鼓楼上心系百姓的防空瞭望哨、城墙边被扣留的日军飞机……这些已经有些模糊的照片,曾经都与那场战争相伴。
有人说当年侵华日军始终未能攻入潼关,是因“秦中自古帝王州”,有历代帝王长眠于此,护佑后世黎庶苍生。但从我们找到的一些历史资料中,或许又能读出另一种存在——数万陕军固守黄河天堑,宁愿用鲜血染红翻滚的黄河水,也不愿做敌军的战俘。作为战略大后方,最终日本的铁骑虽未能攻入潼关,但日军的战机却频繁入侵三秦大地,偷袭投弹轰炸西安、渭南、宝鸡及关中诸县与延安、汉中、安康、商洛各地。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轰炸西安145次,出动飞机560余架次,投弹1000余枚,西安伤亡1万余人,毁房43000余间。
从找到的这些照片中,我们至今仍能清楚地看到轰炸过后的西安城,房屋成了瓦砾,儿童流离失所,人们脸上流露出惊恐的表情。那些已经无法考证姓名的摄影师,当年冒着战火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张张浴火而生的生动图影。在那段国破山河碎的日子里,他们用眼睛和镜头记录下战争,而我们又透过他们的作品看到了历史。
70年之后,再看花团簇拥的钟楼、艺术包裹的大华·1935、年轻人守护信仰的八办、琉璃瓦生辉的鼓楼,以及以展盛世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的城墙景区……谁能想象,斗转星移之后,那个曾经历过上百次轰炸的千年老城还能迅速从废墟中站起来,还能重新披上华彩霞衣。
回望历史,我们能清楚看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今天,我们做了这组70年朝夕的合影照片,就是希望能铭记历史,站在未来的高度俯瞰过往;超越历史,站在和平的舞台上告诉人类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你看,盛世之下,西安街头再也找不到废墟的痕迹,孩子们高兴地玩着、闹着、笑着、跳着……这些笑脸是美好生活的天真展露,也是国家富强的内心感受。
我们的西安如此美丽。
图/记者 张宇明
文/记者张佳 实习生孙菲 辛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