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官宣!将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完成四项任务

16.06.2021  16:10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任助理季启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最新情况。据介绍,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由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官宣!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详情见>>>

   3名航天员将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

  总体看,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主要特点:

   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 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 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 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主要完成四项任务

  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 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 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为航天员准备了这些→

  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目前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进驻的条件。

  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 120余种 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 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 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 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 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 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中国载人航天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发布会上介绍,中国载人航天愿与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在航天器技术、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选拔训练等领域,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神舟载人飞船遗骸不会对地面造成危害

  我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愿与有关各方一道,为促进和平利用外空、维护外空安全做出共同努力,愿意同各国就人造航天器残骸、空间碎片问题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确保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

  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和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发射后,我们密切关注火箭末级再入情况,组织进行了严密监测,在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定期对外发布火箭末级的轨道参数,及时发布了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和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末级残骸的再入时间和落点预告,履行了相关国际义务。天舟货运飞船在完成预定任务后,将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销毁,极少量残骸陨落南太平洋海域,神舟载人飞船的推进舱与轨道舱在再入大气层时也将烧蚀销毁,不会对地面造成危害。

   我国为何建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有什么亮点?

  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可以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的、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空间技术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

  中国空间站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也有后发优势。在论证、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独立自主、以人为本、兼容并蓄、持续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看,中国空间站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规模适度,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宜居性、综合效能、兼容拓展以及信息、能源、动力技术和运营费效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空间应用方面,有望取得若干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