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的启示
周浩在比赛中(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卞广春
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现在就对周浩作出人生成败的评价,还为时过早,但认为周浩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点也不过分。从选择北大到放弃北大,是一次艰苦的选择,而从放弃北大到就读技校,则是一次愉快的跨越。
周浩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以660多的高分,名列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这样顺从父母和老师的学生,才容易被父母认为是好儿子、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
周浩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他重装过。他因为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学校和不来电的专业,所以倍感迷茫。在北大时,一度连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大二时休学一年重回校园,仍不适应。最后通过母亲说服父亲,才放弃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他不听话,源于他心中个性化的星星之火始终未能泯灭。
在我国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学生大多是按照大人们的意愿前行的,不论孩子愿不愿意、高不高兴。这样遏制学生个人思想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让家长、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多一些尊重。显然,父母和老师都是学生成长的功臣,学生应当充分尊重父母和老师。不过,如果放大这一点,任何一个学生就难以走出家庭或学校的羽翼,更难以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有想法的人才有活出精彩的潜能。笔者不给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点赞,因为转校有风险,但对其坚持自我、坚持理想表示钦佩。做一些社会公众认可的事情,会少一些挫折和争议;而做一个特别的自己,虽然几多风险,但精彩往往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