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到西工大调研“中国制造2025”高校作用

22.09.2015  13:13
            贯彻“中国制造2025”,高校如何作为?近日,中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金书波一行到访西北工业大学,调研高校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中发挥的作用等情况,并听取学校预算执行的专题工作汇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调研员吴孔凡,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王新哲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工信厅有关单位负责人等陪同考察。

中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金书波(右一)在西北工业大学座谈交流

工信部调研团西北工业大学座谈交流会现场
            该校领导陈小筑、汪劲松、赵瑞君、宋保维、何国强、张海兰,院士代表徐德民、马远良,及有关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交流。             2015年5月,被视作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该纲领将制造业定位成“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出了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5-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25-2035年,达到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2035-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工信部是《中国制造2025》的牵头起草单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工信部。             交流会上,宋保维代表学校作专题汇报。他首先报告了学校的科研工作概况。随后,他结合相关规划,对应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具体汇报了学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和设想。             随后,何国强作学校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工作汇报。汇报首先阐明了学校对于财政资金预算执行重要性的认识,并重点分析了学校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介绍了学校采取的相应举措等。             “当前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特别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建议道,“希望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中,要注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如果科技创新不能最终转化为产品,应用到实际当中去,那么创新的目的也就没有最终实现。”             该校在国防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果和鲜明特色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金书波对多年来该校师生员工扎根西部、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为国家发展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听取工作汇报后,金书波表示,推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贯彻落实是工信部2015年的重点工作。这次到陕西,走访调研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等,“感到很有信心”。他希望,该校要在全国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大局之中,“主动作为、找准定位”,并和学校的综合改革相融合。他表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释放新的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中,“学校可以大胆去闯去试”。             陈小筑代表学校感谢调研组对学校工作的指导,表示一定要按照要求加强学习,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推进学校全面改革发展。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