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仲裁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这表明我国将正式进入法治中国的全面建设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作为处理经济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仲裁机构,在新形势下,应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仲裁工作,努力当好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者。
一、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仲裁的理念
仲裁工作必须走法治化之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确保仲裁发展的必要前提。牢固树立依法仲裁的理念,必须把仲裁自身特有的优势与法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依法实现仲裁自身独有的优势作用,也要善于运用法治解决仲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依法仲裁、公正仲裁,引导当事人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公正仲裁理念,做到中立仲裁、认识客观、处理依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对待证据、事实坚持客观公正,防止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处理案件严格遵守程序法、实体法,守住法律底线,捍卫公平公正红线,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铁案”。
二、以抓好宣传工作为突破口,强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
面向社会开展仲裁工作,不断扩大仲裁工作社会网络,把仲裁工作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提高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的占有率,增加仲裁服务介入率。一是借助“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为依托,倡导仲裁工作人员送法上门,进行仲裁普法宣传,讲解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常识,鼓励人们学法、重法、用法、护法,在生活中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与此同时了解市场主体对仲裁的了解程度,讲解仲裁在生活中的作用,仲裁的优势和独有特点,从而进行宣传仲裁法律制度。二是联合社会各界,以召开仲裁工作座谈会或者联合发文的形式,普及宣传仲裁法律制度,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规范合同,防范合同风险。三是通过仲裁委设立的仲裁院,将宣传触角前移基层,让仲裁之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以抓好仲裁员业务水平为关键,建设高素质仲裁队伍
仲裁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化大分工现实的客观反映。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而也导致了社会纠纷的专业化。这就需要专业领域的专家对涉及该领域的专业问题作出权威解释,再辅之以相关法律规定,才能公平合理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一是严把仲裁员聘用入口关,确保每个仲裁员都具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仲裁员队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保证仲裁员来源的广泛性,要按照《仲裁法》的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律师、退休法官、专家学者及具有行业专门知识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仲裁员队伍中来,实现仲裁员人才的多样性。二是建立以能力、知识和业绩为评价导向的仲裁员队伍管理体系,对仲裁员的聘任条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等作出规定。要坚持专业化的仲裁员队伍建设方针,以提高仲裁工作能力为核心,加强对仲裁员的初任培训和长期培训,不断提升仲裁员的仲裁工作水平。建立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确保仲裁员队伍的专业性和纯洁性。三是加强仲裁员的思想教育、整顿纪律作风、提高业务素质,要求仲裁员“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独立公正、清正廉洁、平和正直地审理每一起仲裁案件。四是要求每位仲裁员高效勤勉自律。仲裁员要保证开庭时间,不得影响案件的审理;仲裁员应当严守仲裁秘密,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有关案件的实体和程序上的任何情况,不得向当事人透露本人的看法和仲裁庭合议的情况;仲裁员要严格自律,不得接受当事人的馈赠,不得与一方当事人单独会见讨论有关案件的材料;仲裁员本人认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到案件公正审理时应向仲裁委员会披露并自动请求回避。
四、以抓好案件办理为生命线,打造汉中仲裁品牌
仲裁的案件质量就是仲裁的生命线,只有办好每件仲裁案件,确保案件的质量公平公正合理,才能把住这条生命线。一是严把案件立案审查、组庭、开庭、裁决的各道关口,分别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上负责,对每一起案件从严、从速办理,确保案件的质量。二是建立案件责任追究机制,实行首席仲裁员和独任仲裁员对案件的终身负责制,提高仲裁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负起责任,切实对案件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于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影响的仲裁员,要启动问责机制。三是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充分讨论,充分会诊,同一案件使用同一裁量原则,确保案件不出错,确保案件的公平合理。四是正确认识裁决和调解的区别作用。调解和裁决是结案的不同手段,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应当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正确处理调解与裁决的关系,充分发挥这两种结案方式的作用和优势。适合调解的要优先调解,尽量调解,适合和应当运用裁决方式的就要用裁决解决问题。特别要注重发挥仲裁审理规范社会行为、弘扬法律精神、传播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理念的积极作用。五是提高服务意识,打造仲裁品牌,在工作中要自觉把仲裁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党的经济建设的方针、产业政策、调控政策,围绕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经济部署,及时跟进国家的支柱产业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务,准确把握经济主体的根本利益所在,找准解决矛盾的切入点,从而发挥仲裁工作为市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六是建立仲裁当事人对仲裁服务和仲裁裁决的满意度信息反馈机制,对仲裁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仲裁工作。在提供公正高效服务的同时,还应积极提高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树立良好的仲裁形象和仲裁机构品牌,确立仲裁的公信力。
五、以抓好社会各界支持为保障,营造良好仲裁发展环境
仲裁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即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棘手的社会矛盾的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仲裁事业快速发展。一是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定期向政府领导汇报仲裁工作和重大案件的审理情况,努力取得政府领导对仲裁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争取各部门的配合。二是积极争取法院的支持,接受法院的监督,创造仲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坚持和法院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情况,争取法院在财产证据保全、案件执行方面的支持。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间的联系。向社会宣传仲裁法律知识、介绍优秀仲裁员、开展仲裁理论研究和提供法律服务。
(汉中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