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八项措施促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咸阳市按照“大众创业、园区承载、提升服务”的工作思路,强化市场导向、突出科技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发展环境,实施非公经济“1113工程”,全力以赴落实八项措施,促进全市非公经济、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抓省考指标完成。2015年省考计划指标是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51.6%。6月底非公占比完成51.7%,较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非公占比列全省第三名,比去年进了两位。6月底全市中小企业及非公营业收入完成1677.5亿元,同比增长15.12%;总产值完成1671.3亿元,同比增长15.1%;利润总额完成71.1亿元,同比增长10.32%;实缴税金21.9亿元,同比增长12.03%。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1370.6亿元,工业总产值1409.24亿元。
抓非公经济“1113工程”。上半年,全市培育孵化个体工商户6784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7.84%。由个体工商户转升为小微企业623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2.3%。100户成长型企业项目建设总投资17.34亿元,已完成投资9.09亿元,占总投资的52.4%。31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投资100.44亿元,其中,企业项目建设投资完成91.63亿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81亿元。
抓工业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推进。13个县市区财政出资,市级财政按1:1比例配套,共计1.36亿元,撬动金融资金13.6亿元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遵循“风险共担、共生共赢”的机制,6月底已为100户企业投放贷款5亿多元,预计到年底投放贷款可达12亿元。
抓县域工业集中区规范提升。各县市区主管县市区长、中小企业局局长、管委会主任及市级有关部门70人赴商洛市的商南、丹凤、山阳三县学习。
完成全市31个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规范提升方案和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通过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市已建成标准化厂房65万平方米。
抓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建设。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上海股权交易中心、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西部证券、上海朔荣四家券商共同推进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已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570多人,并走进园区和企业,一对一、面对面培训指导。目前已签约进入“新三板”的企业3户,预计到年底进入展示板企业30户,成长板10户。
抓智慧园区、智慧企业建设。由联通咸阳分公司投资300万,建设智慧园区、智慧企业信息网络平台,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西部地区仅咸阳一家。通过推进智慧园区、企业建设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法律维权、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科技等服务,全面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抓“四个对接”。通过实施企企对接、园企对接、校企对接、银企对接,促进企业抱团取暖、创新发展。联合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经管学院共同成立西咸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全新的模拟实验室。组织省机械研究院的专家深入七个县区39户企业进行对接,现场为企业咨询服务和技术攻关、产品检测。联合人行、银监局、金融办组织13家金融机构开展了“走进园区、走进企业”活动,面对面的介绍金融产品,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为企业融资奠定基础。
抓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在建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建设服务中心,目前礼泉、三原已建成,乾县、彬县正在建设。运营模式以“政府指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营、全程服务。”方式运行。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