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教育厅组织完成了2015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年度考核验收,16所省属高校承担的32个项目均验收通过,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与任务,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整体来看,本年度陕西省高校哲社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设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资金使用规范,多数项目资金已基本执行完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良好,项目整体运行良好。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完成了预定的建设任务。
一年建设期内,新增学术骨干19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55人,新增教学、创新团队10个,共承担新的科研项目315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1567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共发表论文1472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1158篇、在学术会议发表252篇、CSSCI来源期刊302篇,出版学术专著共76部,出版译著共7部。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共3项,获其他省部级奖共33项,科研成果被采用64项。共招收博士生44人、授予博士学位24人,招收硕士生568人,授予硕士学位560人、招收本科生4006人、授予学士学位 4064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5项,出版教材(教学用书)67部,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新增中外文藏书5万余册; 学科所培养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荣获奖励多项。一年来,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0余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1100多人次,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7项,承担国内合作项目123项,派出国外访学人次69人。
一年建设期内,标志性成果突出。西北大学“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该校与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建文学学科和新闻学科,与易俗社合作成立戏曲研究中心,新成立了古典文献研究所,恢复了西北大学作家班办学; “陶瓷器传统工艺实验室”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数据搜集平台和分析数据库,特色学科的平台保障能力得到增强。西北大学主办“首届陕西发展高层论坛”,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新闻学科以“丝路传播与中国西部社会发展”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西部传媒与社会发展高层论坛。历史学科举办“中华礼制: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讨会” 和第九次黄帝文化研讨会,都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反响。
延安大学在延安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研究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新增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 “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方法”项目1项,新增“延安时期陈云干部教育与管理思想研究”等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文化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延安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延安整风精神浅谈》、《自觉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延安大学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论文分别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分别获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2015年9月2日《中国教育报》用半个版面以《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彰显优势特色》为标题,对该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了深度报道。
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是2009年设立的,迄今为止已经建设了7年。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专项资金的支持,有力地改善了陕西省学科建设“工强理弱文更弱”的局面,为提升陕西省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发挥了核心和龙头作用,推进了陕西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