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陵石刻被“洗澡美白”? 文物部门:虚假信息
文物部门:消息不实!
照片张冠李戴,实为户外石刻保存的自然状况,未进行过任何人为清洗
唐陵石刻又被“洗澡”?5日一个关于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的帖子引起关注,并很快在社交媒体传开。就在大家质疑文物部门的做法时,昨日,唐陵管理部门咸阳市文物局在其官网发帖,称唐陵石刻被“洗澡”为虚假信息,并表示此信息已对文物部门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网帖配图指文物部门给石刻“洗澡”
5日,在社交媒体的网页上几乎都能看到这样一则帖子,内容为唐陵的石刻被“洗澡”了,网帖还配有7张石人石马的照片。
网帖说,五一当天,发帖人陪香港和北京来的朋友游览了唐陵中的建陵和崇陵,发现“石人石马上那千年包浆不见了”。帖子中还说,“俯首细辨,石人石马身上还留下道道刷痕,看来‘清洁工’们还是费了极大力气‘除污去垢’。”网帖中同时表达了发帖人对看到情形的遗憾和质疑。
随后这则帖子被中国网图片中心转发,接着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也都陆续转发。一时间,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成为网上热议话题。
文物部门澄清网帖反映属虚假信息
这边网帖正在热传,那边已有不同的说法。作为唐建陵和崇陵管理部门的咸阳市文物局很快在其官网上发文,称此网帖反映问题不实,属虚假信息。
昨日上午,咸阳市文物局相关人员赶到网帖所说的建陵和崇陵实地查看,并对照网帖上的照片一一核查了石刻的情况,最后结论是:网帖所反映的建陵和崇陵石刻没有进行过任何人为清洗,省市县任何文物部门也未安排过任何石刻清理工作。
咸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庞联昌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唐陵石刻被“洗澡”的网帖引起了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并责成咸阳市文物局核查。他们经现场查证,不存在给石刻“洗澡”的事。对于网帖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得干干净净”的现状,庞联昌也给出了解释,主要是自然现象:一是1200多年来,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都处于一种自然保护状态,其外貌状况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有的表层地衣苔藓明显、有的较少甚至不生长苔藓;二是石刻表面地衣苔藓的生长与石刻所处的微环境有很大关系,迎风面基本不生长地衣苔藓,反之,背风面易积尘面生长苔藓;三是近年来的空气污染、酸雨增加,导致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淋溶现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
发帖人:看到的和之前拍的照片不一样
昨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发帖的网友,他说自己几年前拍过唐陵石刻的照片,这次去后看到的石刻与此前拍的照片的样子不一样,“看着干净了”,因此判断是被清洗过了。“发这个帖子主要是想说(石刻文物)该不该清洗的问题,现在成了有没有清洗,结果是什么需要进一步了解。”
该网友表示,自己一直很关注唐陵,先后去过数次,也拍了很多照片。“保护文物不只是文物部门的事情,每一个公民也有义务,我就是作为一个文物爱好者提出我的意见和看法。”他还说,他理解的文物保护应该是“保持原状”,而不是要“恢复原来面目”。“看到石刻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就觉得有问题。”文物部门没有清洗,会不会是附近村民所为?对此,庞联昌认为不可能,“那个地方交通不便,就近的水源都没有,不会有人这样干。”
网帖中,网友还质疑“清除石人石马上那千年包浆”,对此,咸阳市文物局认为是对专业名词的误解。庞联昌说,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有害病灶,并不等同于古玩的包浆,而是一种有害物质。针对这类病灶问题,在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论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局曾在唐乾陵(非唐建陵、崇陵)开展了探索性的石刻保护清理研究工作,但仅限于在唐乾陵选择的三件不同病灶类型的石刻进行了科学保护、清理。经近十多年的观察,已保护过的三件石刻目前保护效果良好。
石刻文物清洗须特殊审批
唐十八陵现存500多件大型石刻,散布在渭北黄土塬上。由于多处在野外,如何保护一直是难题。据介绍,唐陵石刻的材质基本为我省出产的灰岩石材,在历经了上千年的风雨变迁后,其表面早已不是昔日的浑圆光滑,而是坑坑洼洼,裂隙错综醒目,一些石刻周身布满地衣苔藓,雨水冲刷出深浅宽窄不等的沟槽,阴暗部黄色锈物斑斑,更有甚者残缺不全,面目全非。
“在未有新的保护技术出现前,目前唐陵石刻都采取的是原状保护。”庞联昌说,石刻保护向来是很严肃的课题,此前乾陵有石刻曾清洗过,但也只限于课题研究所需。在实施清洗前须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对清洗的对象、目的、方式以及课题研究的方向等需要逐一申报,获批后在专家指导下才能按照严格的程序实施。他还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保护试验是在石刻所在地建大棚,但也只是选文物价值不高的石刻文物,不涉及唐十八陵的石刻。
2014年11月,乾陵石刻遭“洗澡”、被“美白”一事也曾引发社会热议。当时有专家认为,石刻被“洗净”,或许是处理掉污垢、锈渍,但实际上洗掉的是历史文化的“包浆”。当时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专家就表示,乾陵石刻一直处于露天保存状态,风雨侵蚀表面出现不少苔藓、地衣等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菌群对石刻本体会造成侵蚀。保护乾陵石刻所采用的方法都经过国家文保专家的论证,并非在石刻本体做清洗试验。去除的只是石刻本体的病害,并非文物表面的“包浆”,也不是氧化层。
文物专家:
照片张冠李戴 不符合实际情况
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针对网文的内容和照片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不实的原因:
观点1
文中举例的清洗前图片,网友用的是乾陵无字碑碑首、东4石人像,以及一个桥陵翼马的原状照片,而反映其所谓“洗澡”效果的照片,则分别是唐建陵和唐崇陵的照片,完全不能说明所谓唐十八陵石刻“洗澡”发白的破坏性影响,属于张冠李戴,不符合实际情况;
观点2
文中展示的“被洗白”的唐建陵、唐崇陵的石刻照片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局部有黑色地衣苔藓的生长痕迹,只是唐陵石刻表面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与石刻所处的微环境也有很大关系,迎风面基本不生长地衣苔藓,反之,背风易积尘面生长较多,黑色的原因是微生物处于休眠器,雨水过后便会复活、变黄变绿;另外随着空气污染、酸雨频率的增加,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淋溶现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所以从石刻地衣苔藓较少、本体发白完全不能说明所谓是对唐十八陵石刻“洗澡”的结果,而是一种户外石刻保存的自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