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商业赛接连出问题 办赛任性带来监管新课题
就在前NBA巨星艾弗森中国行的剧烈风波还未完全平息的时候,另外一项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篮球商业比赛——太原国际篮球对抗赛,又出现了状况:由于比赛执行的冠名赞助商突然发生变化,导致一些分歧产生,因而原定于1日的比赛临时取消,后来在相关部门协调后,这项比赛又在第二天“开打”。
夏季原本就是篮球商业比赛集中的阶段,再加上最近几年篮球市场的日益火热,商业赛事审批的放开等,大批国际篮球明星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前来中国进行商业比赛与活动,这无疑给组织者与承办方带来新的挑战——他们如何保证比赛能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内容去进行,尽量规避赛事代理方违约的风险;也给监管一方提出新的课题——放开赛事审批,加强在赛中、赛后的管理与监督,保证赛事能平稳、成功地完成。
商业赛问题各不相同
在刚刚不久结束的艾弗森中国行中,多次出现艾弗森“出面”却“不出战”的情况,球迷们被忽悠来买票进场,他们绝不希望看到“答案”只是坐在场边。而保证艾弗森出场比赛也是赛事各地承办方的最大诉求。
为了做到这一点,多个地方的承办方都在与艾弗森中国行代理公司天津启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合同中,有明确的艾弗森必须出场比赛的相关条款,可是这在最后仍然无法确保“答案”做到。大家对此纷纷猜测是,天津公司与艾弗森经纪团队最初签订的合同中只是让“答案”以教练身份来华的。
由于天津公司对此始终不对外回应,因而这种猜测即便没有得到官方证实,然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而这反映出商业比赛中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有些赛事运作方只为了追求数量,却对品质不加保证,先顾眼前利益,却不计后续问题。这无疑是一种类似饮鸩止渴的不当行为。
与艾弗森中国行相比,在太原举办的这次商业篮球比赛,更多的问题则是赛事合作伙伴的“临阵脱逃”。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现在赛事承办方相关负责人李晨曦处了解到,原先这个赛事的冠名是另外一家企业,但在开过赛事新闻发布会后,这家企业却临时退出。为了能让比赛照常进行,他们又火速找到了另外一家合作伙伴,可是中间却又产生了一些纠纷,这使得原定在1日开打的比赛被临时叫停。
商业赛事监管一方角色发生变化
艾弗森中国行的最大问题可能发生在各地承办方与天津公司、天津公司与艾弗森经纪团队签订的合同并不一致上。在这中间,作为传统意义上赛事的监管一方——当地体育管理部门,他们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而这类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明了:哪方违约,哪方承担责任,这也是各地承办方陆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降低损失的原因。
相比较而言,在太原举办的这次商业篮球比赛,主要问题在于合作伙伴突然发生变化,导致赛事产生较大波折。而当地体育部门发挥监管作用则体现在,当比赛执行的冠名商发生变化时,考虑到双方产生了分歧,可能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作为赛事监管部门,决定临时叫停比赛,并在此后协调双方达成了一致,又让比赛能够得以恢复,尽量减少突发状况对于赛事的冲击与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赛事承担方不可避免地要在之前承担可能出现的对方违约或是临时出现突发状况的风险,而在以前体育管理部门会通过赛事审批这种方式来尽量减少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而如今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与扮演的角色无疑都在发生变化。
商业赛事的监管新课题
当商业赛事审批政策放开后,无疑给这个“链条”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代理方要更加专业与职业,必须要仔细计算成本,充分考虑后果;承办方要在合同中更加规范、谨慎与细致,尽量规避可以预期的风险;监管方,当地体育部门由于放开审批,意味对赛事管理的难度加大,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与课题。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岩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改革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绝不意味着对赛事放弃管理,放开体育赛事审批,加强对赛中、赛后的管理与监督,将成为体育竞赛工作的新问题。”
对此问题以及近来有关篮球商业比赛出现的一系列“乱象”,“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庆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一些建议,对于体育赛事的管理与监督,体育管理部门是否可以建立一些所谓的“黑名单”,来减少赛事代理方此前长期存在的投机心理;制定出体育商业比赛相关的标准或指导意见,规范各个方面的基本行为或是建立一个标准的“门槛”;拟定出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对于赛事的不利影响。
文/本报记者 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