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出实招办实事 倾情服务惠民生

10.11.2014  08:45
 

  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了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一些机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普遍,衙门作风严重。为此,商南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前期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治赌治奢”“五治”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广场问政”、“双包双促”、后进村整治活动,为民务实新风在全县蔚然兴起。 

  “广场问政”转作风 

  今年40多岁的白丽霞说,1998年在商南县印刷厂破产下岗后,一直没有工作,也不敢去询问低保政策。在“广场问政”现场,她问县民政局局长刘军:“什么人可以吃低保?”刘局长当场解释了政策。第三天,白丽霞就去民政局办理了相关手续。 

  2013年12月下旬开始,商南县25个县直部门领导公开接受了问政。在教育实践活动第三茬次,该县在167个村、社区全面开展“百姓问政”活动。 

  目前,商南县已开展“广场问政”191场次,参与群众5.8万人次,接受问政的部门、领导791人次,参与党员干部2854人次,公开服务承诺事项1421件,已兑现承诺1268件,已解决群众最关心问题1345件,7名党员干部职工因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党政纪处分。 

   双包双促”促发展 

  该县建立了县级“双包双促”扶贫攻坚工作信息库。按照“抓点示范、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探索出了三大包扶模式。一是太子坪模式。金丝峡镇太子坪村,依托金丝峡和“金丝十三花”农家乐两大品牌,组建了金丝峡旅游开发公司和“金丝十三花”农家乐协会,将该村所有贫困户全部纳入公司和协会,形成了“品牌+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包扶模式。目前,该村新发展农家乐12户,提升改造农家乐30余户,发展魔芋种植大户14户。二是团坪模式。团坪村位于清油河镇蟒岭腹地,林木资源丰富。包抓的县政府办发动干部筹资3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保本入股,帮助该村成立了“天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动广大贫困户发展天麻、茯苓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干部+合作社+产业户+贫困户”的帮带模式。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0余户,种植大户40多户,发展天麻2.3万窝,仅此一项预计农民年人均可增收900余元。三是江西沟模式。江西沟村位于丹江沿岸,包抓的县委农工部针对该村荒山面积大,牧草资源丰富的实际,采取单位经费补一点、干部个人集一点、贫困户贷一点、能人党员投大头的办法,筹集资金成立了兴农养殖合作社,由村上能人党员领办,实行统一养殖购销、投工计酬、按股分红,大力发展养羊、养猪产业,形成了“包扶单位+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包扶模式。 

  截至目前,商南县累计投入包扶物资4020万元,制定村级发展规划152个;确定包扶项目9大类639个,确立贫困户增收致富项目11789个,启动实施8753个;实施村庄环境整治67个,新修改造村组、入户道路34公里,庭院硬化5920平方米,开挖机井44个,成功培育出金丝峡镇太子坪村等15个市级包扶示范点。

  村级整顿”出实效

  该县围绕配强班子治“”、维护稳定治“”、发展经济治“”、完善制度治“”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增加群众收入。全县确定后进村和后进社区党组织整顿对象19个,落实29名县级领导包镇、9名组织部领导干部和39名镇领导干部包村、包社区,下派4名镇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两委”班子矛盾突出、问题多的后进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下派5名干部到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建工作薄弱、工作推进不力的后进村、社区担任党建指导员,下派10名干部到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增收致富难度较大的后进村、社区担任经济发展指导员。截至9月底,全县19个后进村、社区已经全部完成销号,部分村已经步入先进行列。 

   “专项整治”惠民生 

  商南县成立了八个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实行挂号管理、整改销号和专项督查、每周汇报、定期通报制度。组织开展六项惠民政策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累计发现不符合政策要求和落实惠民政策走样问题65个、涉及资金85.65万元,目前已整改到位29个。将行政审批环节过多、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办事效率低下、干部随意离岗、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惠农资金暗箱操作、镇干部走读、工作日午间饮酒、吃空饷、私设小金库、“双包双促”干部是否驻村等22类违纪违规行为50余个具体问题,列为重点监督检查追责内容。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全县已累计查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219人次,其中,给予立案调查72人次,给予警示训诫、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147人次。(通讯员:刘华 周银祥 刘金海)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