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十项机制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
今年以来,商洛市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商洛”目标,紧扣《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治污碧水”为主题,创新十项机制,强化环境监管,实施治污项目,加强污染治理,提升环保监测和应急能力,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
一是积极实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年初制定了年度《实施方案》,策划实施了一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沿江小流域治理等8类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加强境内流域水污染防治。今年实施治污项目105个,目前已完成85个。商洛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张道宏副省长的表扬;今年4月省环保厅发文在全省推广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经验。
二是在全市全面推行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管理。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商洛市全面推行环境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管理,建立县区、镇办、村(社区)三级网格,明确各级网格责任主体的职责任务,强化政府的环保属地管理责任。
三是调整充实了市环委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了组成部门单位环保职责。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调整充实了市环委会组成人员,从原来的22个单位充实到目前的33个职能部门单位,对其环保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执行,强化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环保工作职责。
四是全面推行流域河长制管理。今年初,市政府在镇安县召开全市环保流域河长制管理现场会,在总结去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以流域为单位,以流域所在县区、镇办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本流域内的环境管理包括农村垃圾、污水清洁整治、企事业单位环境监管、环境应急等重点工作负首责。
五是全面推行重点污染源企业挂牌管理。从年初开始,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市99家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挂牌管理和一企一策一档管理。挂牌明确了污染物种类、排放标准,以及县区政府、镇办、企业、环保部门、还有企业所在村组等六方监管责任人、联系方式、举报电话,全方位、多层次的落实了企业环境监管责任。
六是全面推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出台环境违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黑名单”管理罚则与退出机制,对上半年环保大检查发现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洛南保丰高铅矿业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第一批“黑名单”先进行黄牌警告,限期3个月整改,3个月再整改不到位,就列入“黑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
七是坚持开展季度暗访机制。每季度围绕农村重点部位垃圾污水、城市排污口、企业违法偷排等进行环境监管暗访,组织县区政府一把手和市直相关部门观看暗访视频,交办存在问题,要求限期认真整改。并对暗访情况进行打分排名,作为年终考核扣分依据。
八是扎实开展环保执法大检查。今年,由市环保局牵头分成7个组对全市环境执法大检查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集体约谈、现场交办、限期整改。同时,开展了秦岭生态执法检查和农村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今年全市累计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100人(次),检查企业931家(次),责令停止建设9家、停产整治30家,限期整改62家、关闭取缔22家、立案处罚38家,罚款125.2万元,移送公安部门2家,实施查封措施7家,环境执法监管成效显著。
九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和信访投诉查处工作。制定了全市环境风险评估方案,修订了《商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工作的督察督办,推进环境应急工作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与应急工程四落实。建立完善了市县区“12369”环境投诉信访平台,加强环境信访投诉的受理、查处、回复等全过程管理,今年以来,受理查处环境投诉信访案件482件,都100%进行了查处并及时回复。
十是坚持常态化环保宣传工作机制。成立了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围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等环保中心工作,在商洛电视台、《商洛日报》开办了“环保在行动”、“环保周刊”栏目,每周一刊一播常态化宣传。与市人大配合每年组织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深入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厂矿企业、农村连片整治示范点进行调研。网站、微信、短信平台等新兴媒体宣传手段同步跟进;“6·5”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最美环保人”评选、环保“五进”、“十百千万”环保在行动倍增计划等活动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等环境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了加强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和水源涵养地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丹江、洛河、乾佑河、金钱河、银花河等6大河流20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标准,全市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丹江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责任编辑: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