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商洛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探索

28.04.2015  14:44
  商洛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探索 洛学院党委书记张景书、校长刘建林      
            《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21日题:立足商洛 面向地方 服务基层 商洛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探索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多年来,商洛学院积极探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之路,在应用转型中谋发展,在服务地方上求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经过深入调研、讨论,学校明确了“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全校就“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历史命题开展了大讨论,在讨论中逐步明晰了应用型大学的内涵、特征和要求。以此为指导,商洛学院从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瞄准应用型大学的9个显著特征,开创了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之路。             应用型大学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型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应用型大学的内涵要求学校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和办好专业。             在实践中,商洛学院紧扣应用型大学服务面向地方性、区域性或者行业性的特征,凝练打造出“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为主要方向的办学特色。打造了“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生物学优势学科3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紧扣人才培养定位的职业适应性和规格多样性的特征,按照“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学校先后4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创新训练,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2009年,学校与陕西省烟草总公司商洛市公司合作举办了烟草技术校企合作教育订单分流委托培养,为地方烟草企业培养“适销对口”的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紧扣专业导向性和专业设置的适应地方性特征,逐步调整专业结构,保留师范类专业传统优势,积极发展与地方主导产业关系密切的相关工科和管理类专业,将原来单一的教育学科发展到现在的文、理、工、管、法、史、教、艺8个学科领域。本科专业由升本之初的6个增加到2014年底的31个,其中应用型专业15个,占到48%。现有的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与商洛地方四大主导产业做到了有机衔接,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对接,充分适应了地方上的需求。             紧扣教师队伍的双能、“双师型”特征,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单位参加顶岗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从地方政府、企业及其他合作单位聘用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企业中聘请工程师参与指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论文(设计),在校企联合课程设计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华网对此还作了专题报道。             紧扣课程体系的职业能力和体系特征,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立通识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三大平台,体现应用型人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坚持分类培养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考研课程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近三年,学校考研通过率连续保持在14%以上,2014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74%。             紧扣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教育特征,商洛学院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先后建立了111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两个陕西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在宁波北仑区、天津滨海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群;与浙江万里学院互派学生,向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和台湾南开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等高校选派交流学生;与商州区、丹凤县政府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和地方企业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实现了走出去,请进来。             紧扣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征,商洛学院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学分分配上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21.5%以上,理工类专业达到25.2%以上。学校将新校区直接建在了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之内,更便于师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紧扣科技或科研工作服务或应用于地方性特征,从2011年起,商洛学院专门设立了“商洛学院服务地方专项科研计划”。目前,学校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中,有53%是与商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直接相关的项目,其科研经费占到学校科研经费总额的70.5%。学校教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商麦1619”以其耐寒、耐旱,适宜旱原地区播种、增产幅度高的优势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成为商洛及周边地区小麦骨干品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紧扣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阵地特征,商洛学院把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在贾平凹研究、商洛民俗研究、秦岭画派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学校与商洛市剧团合作成立商洛学院戏曲学院,大力推进商洛文化的传承、创新。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商洛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增强,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路子。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