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变化中的故乡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田建明
今年是农历乙未羊年,我因为特殊情况而不能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只是在大年三十之前匆匆回去了一趟。
走进老家所在地苏坊镇,熟悉的村镇、亲切的乡音使人感到格外的温暖。但是,在熟悉的环境中我又隐约觉得她有些陌生,原来我的故乡这一年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拔地而起的一栋新楼,以前我们镇上可没有这么高的楼房。小镇街道的十字口不知啥时候也安装了红绿灯,这说明小镇人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了,人们也提高了文明出行意识,同时也隐含着一个信息——这座小镇上的人们富裕了,买汽车的人多了,必须用交通信号灯来疏导交通,不然谁也无法通行。下车后我准备再给家里买些东西,大街十字一个醒目的招牌引导我来到了一家超市门前,这是几个月前镇上新开业的、我们苏坊镇目前最大的一家超市。我走进这家名为“家家乐”的大超市,这才实实在在感受到它比前两家超市面积之和还要大,货物品种也比前两家超市齐全,价格也还可以。看来今年走亲戚购物将更加方便了。
买完东西后就往家赶,其实我家离镇上非常近,走了不到五分钟就看到了我们村的庄稼地,啊!已经好久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到翠绿的麦苗了!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陶渊明的那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现在用五柳先生的这句诗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真是恰如其分!我边走边做深呼吸,尽情享受着乡野的自然气息。
刚到村口,就感觉熟悉的村庄有些生疏,我在心里暗自吃惊,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这才几天光景,村庄变化就这么大!墙壁统一用涂料刷成纯白色,家家门前修了个小花坛并栽上几棵树,临街的墙壁上还绘了有关中国梦的宣传画,更为别致的是有几户废弃的住宅和村里的巷道还修了个月亮门。这时恰好走过来一位老乡,我们就聊了一会儿,我这才知道村里是上半年开始动工“装扮”的。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各拿一部分钱,修建村里的排水渠、花坛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回到家中,看到年迈的父母,愧疚之感油然而生。平时照顾他们就少,在阖家团圆的春节,我还不能陪着他们,说来怎能不愧疚?饭后在跟父母聊天时得知,今年备办年货时,父亲买的烟花爆竹也少了许多。近两年雾霾天气颇多,而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也会加重雾霾天气的产生,增加了火灾隐患和环境负担,所以今年国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呼吁老百姓过年期间少量燃放甚至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以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使老百姓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新年。父亲说:“今年市场上销售鞭炮的比较少,乡村干部都倡议大家少放鞭炮,咱村好多人家都是象征性的买了一点。”我想,今年春节应该不会再烟雾迷蒙了。下午,邻居过来叫父亲去健身广场锻炼身体。如今,农村人口也流行健身运动,我们村委会两年前就在村东头留出一片空地建设健身广场,配置了一些健身器材供村民们健身娱乐。其实,在很多地方的农村,现在基本上每个村庄都建了健身广场,这也表明农村人口的健康意识、生活水平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
说实在的,农村这些年的变化挺大的,基本上年年有变化。以前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以前的水井变成了自来水,以前的农忙时节都是靠人力,而今都成了机械化收割……唯一改观不大的是垃圾处理问题。如今无论城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做得已经很到位了,但乡村的垃圾处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首先是垃圾没有固定的堆放场所,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很普遍。我们村由于紧邻乡镇,从2014年9月份开始每天有专人回收垃圾,此前随意倾倒垃圾的情况得到改善,每户人家只要在早上10点前将垃圾打包放在自家大门口,就有专人回收清理。其次是垃圾没有分类回收处理措施,所有的垃圾不分种类,也不管有无环境污染风险,都统一装进一个袋子集中回收。如果垃圾处理规范化,那么农村的环境将会上一个大台阶。
其实,农村的发展变化是中国社会整体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在这其中有积极向上的变化,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消极的甚至颓废的因素,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历史规律。所幸我们有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的文明做导航,所以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在变局中都会保留许多永恒不变的东西,在这变化当中从总体上看都是积极向上的。
家乡在变化中走向富裕!每个人都在变化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