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情”换个立场看对方

30.12.2014  14:04

  《因为爱情》是一套两部的电影,分别为“在她消失以后”的“男生版”,以及“在离开他以后”的“女生版”。两片以同样的事件、时空为背景,却以男女主角不同的观点出发诠释,彼此没有顺序之别,哪一部先看或后看都能成立。

  故事描写一对相恋、结婚多年的夫妻,因失去孩子而陷入悲伤。由于两人处理哀痛的方法截然不同,也造成了彼此间越来越大的裂缝。某天妻子决心消失逃离,这段各自分开的日子,逼得他们不得不正视这段关系的改变,也得重新面对已无法回复到原点的生活。

  理所当然的,电影反映出某些大家都能料想的两性差异。女主角的纤细、脆弱、钻牛角尖,以及天生母性所带来的难以抽离;男主角的压抑、顽强、佯装镇定,当然还有亟欲维持现状的努力。这是《因为爱情》的主轴之一,身为两性观众,自然能从自己与对方的立场观点中,重新找到思维及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编导奈特班森尽力做到不愠不火,他将许多绝对可以拍成煽情激烈、冲突不断的关键戏,回归到贴近写实的简约风格;也两位演员展现最自然的演法,以免电影轻易变成俗滥的八点档。

  我特别喜欢《因为爱情》另外深凿的一块,在于对个人主体性差异的强调,尤其在诠释婚姻议题上。两个陌生人因为互相吸引而结合,其实背后藏着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性格和生命经历,这永远是一辈子都磨合与了解不完的课题。在电影里,我们除了渐渐理解两位男女主角处事方法的天壤之别,同时也一点一滴呈现他们其来有自的原生差异。

  女主角来自美法联姻的家庭,自由开放,生命中可能没太多挫折,甚至看来好像只有妹妹是她最好的朋友;男主角父母很小就离异,他对爸爸一直不谅解,事业上的惨剧也连结到父亲的成功安逸,一切比表面看来纠结。

  当故事抽丝剥茧到这些层次之时,《因为爱情》已不单单只是个讲述两性观点的爱情故事,它提醒我们真正去包容、了解别人的重要。即使站在对立处的那个人,都可能有想象不到的另一面,这不仅于爱情或婚姻,其实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我们常常只顾着舔拭自己的伤口,却忘了别人也同样地疤痕累累,不是吗?(摘编自台湾联合报 作者:涂翔文(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