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发动机完成高原试验意义重大 属高风险科目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缪凌云)据中国航空报报道,近日,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在青海省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歼击机高原起降性能试飞任务,此次试飞是两型发动机装机状态的首次高原试验。对此,军事专家徐勇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原试飞对航空发动机的考验非常严格,这次国产发动机高原试验成功,对于提高国产战机高原作战能力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
我国发动机研制历经坎坷
长久以来,航空发动机一直是我国航空技术方面的“短板”。徐勇凌表示,目前而言,欧美、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欧美,拥有多款大推力、高可靠性、长寿命的发动机。
发动机的研制投入高,周期长,涉及技术领域非常庞杂。发动机技术研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巨额金钱,还需要大量试验进行验证。欧美等国之所以能在发动机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得益于长达几十年的技术开发。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欧美投入了大量资金,经过了长时间、多环境的试验,才获得了高可靠性的先进发动机技术。
徐勇凌向坦言,我国在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一直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力限制,我国虽然在军机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在发动机方面的投入却很有限。包括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发动机领域的经费投入也是严重不足的,使得相关技术的开发举步维艰。
进入21世纪前后,我国发动机技术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例如涡喷-14,也就是“昆仑”发动机的出现,以及后续多款涡扇发动机的研发。在涡扇发动机研制领域,我们此前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完全是从零开始,再加上国外不可能透露相关核心技术,这一探索之路走得非常艰难,遇到了许多坎坷。
“我记得前几年,我国著名材料专家、90多岁高龄的师昌绪先生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发动机产业’,中航工业林董事长左鸣也提出‘中航工业要下大力气开发发动机技术’,这些消息对整个航空工业来讲是重大利好。”徐勇凌说,“只有高投入,才能在发动机这一高技术、高风险、需要大量实验的领域实现突破。”
国产发动机高原试验意义重大
中国航空报的报道中提及,此次试飞是两型发动机装机状态的首次高原试验,试验时间长达一个月。
对此,徐勇凌解释说,发动机试验包括地面平台试飞、空中他机平台试飞,本机装机试飞。其中,装机试飞是指发动机与其配适的飞机进行同体试飞,与他机试飞主要检测发动机个体不同,装机试飞主要验证发动机在其适配飞机上的可用性,是对发动机与飞机整体性能的考核。
徐勇凌强调,与平原相比,高原试飞对发动机的考验相当严格。发动机对大气温度、压力、密度要求非常高,高原环境会直接导致发动机稳定工作余度降低,而在余度降低后想要维持正常运转,就对发动机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高原试飞对航空发动机而言是高风险科目,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在我国,相关技术的研制起步时间不长。以前参与试验的飞机,无论是进口飞机,还是国产飞机,都是采用俄罗斯“AL-31F”发动机,此类发动机在西藏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毕竟是国外的技术,而此次国产发动机顺利完成试验,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抢占技术制高点任重道远
面对航空发动机技术未来发展,徐勇凌表示,“涡扇”发动机是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第一款涡扇发动机取得突破,今后主要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从5吨以下小型、轻型发动机到25、30吨中型、重型战机发动机多阶梯研制;另一方面,由于军、民用发动机技术上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军用发动机取得进展后,也要积极研制民用发动机。
“发动机技术是衡量工业大国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水平整体提升,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所突破。一旦在发动机研制领域获得突破,航空技术水平将获得重大突破。发动机研制投入巨大,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徐勇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