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有担当 国家有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战“疫”风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这样点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打磨和淬炼,他们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学子,变成了披坚执锐的战士。无论是在战“疫”一线,还是志愿服务、科研攻关,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他们,挺起年轻的“脊梁”,用奋斗书写“五四荣光”。
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五四青年节特别策划——《青年有担当 国家有力量》,通过13位在抗击疫情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的优秀学子代表的故事,生动讲述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
王一苇:在“疫”线践行入党誓言
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队长王一苇主动报名一线志愿者,先后在汉阳国际博览中心、武汉雷神山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及社区进行志愿服务,累计参与搬运10000余箱物件、70000斤果蔬和15吨消毒水,为疫情初期的武汉打通了医疗物资的生命线。如今,她又如愿成为了新冠肺炎疫苗第二批志愿者。
王一苇说:“我本身就是一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疫情面前更应当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以贯之;同时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更要在民族需要之时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谢小玉:青春的脚步奔跑在前线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大二学生谢小玉第一时间主动到东湖新城社区担任社区志愿者,成为社区内唯一的大学生志愿者和“00后”志愿者。她与另一名志愿者一起,负责对接东湖新城社区第30栋200多户居民的生活需求,买菜、买药、跑腿儿、取快递,直接服务700余人,用青春的脚步奔跑在疫情前线。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东湖新城社区,谢小玉向总书记汇报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后感慨地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
受到总书记的肯定,谢小玉备受鼓舞。“抗疫一线也是大学,志愿服务就是课堂。哪怕我能够做的只是像买菜、买药、拿快递这样微小的事情,但只要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就是有意义的。”谢小玉说。
徐卓立:雷神山上的大学生“基建狂魔”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类专业大一学生徐卓立不惧危险和恐慌,毅然决然随父亲奔赴抗“疫”一线,积极投身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连续六天连夜作战,顺利完成雷神山医院两百余套淋浴间的设备安装工作,为医患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徐卓立说:“在每一个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刘尧:配置消毒液 尽力所能及之力
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刘尧的家乡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在了解当地防疫物资紧张后,他与家人一道成功配置出含有效氯8000mmp的消毒液。
为满足防疫所需,他们共制2240升84消毒液,按比例可配置134.4吨消毒药水,满足全镇各街道、村组、养老院所需。刘尧说,作为大学生,无论是居家自我隔离还是参与防疫工作,都是不同程度在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晴:“95后”志愿者接力守护国门
3月中旬,北京新国展集散点作为首都机场入境北京旅客的转运集散地,成为北京市外防输入的最前线。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一学生刘晴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奔赴新国展集散点协助防疫工作。核对信息、翻译引导、接受咨询……面对入境旅客不同的需求,她耐心细致、不辞辛苦。作为一名曾经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她对“使命”和“责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面对疫情,‘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这句话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刘晴说。“当兵的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更加懂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要能够扛得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在人民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就要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
由于父亲手部骨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7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任飞鸿在父亲手术期间身披白衣“战袍”,代父“出征”,深入到社区基层与医护人员一起对居家隔离对象进行监测巡访。他与父亲一同战“疫”,一起守好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他说:“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我虽无法如各位老师们一样前往最前线与病毒作斗争,但我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身为中医学子,我们要立足专业、用心钻研,要理解中医学的精髓,也要借鉴西医好的思路,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让中医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英:大年初三递交“请战书”的医学生
拥有执业医师执照的陈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同时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庚子年正月初三,陈英毅然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坚守一线。“请战书”中,她写道:“疫情蔓延,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虽然学院教学部出于安全的考量让学生退出一线。但作为一名党员,我仍要申请去一线工作。”
疫情期间,她每天在急诊科跟着带教老师工作,协助做好急诊门诊、120病人的接待与处理等。本可居家休息却坚持上班,陈英认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应与国家共命运,肩并肩一同战胜这场战‘疫’。”
岳岱瑶:机场疫情前线的“翻译官”
当得知机场海关疫情防控工作招募翻译志愿者时,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一名大四学生岳岱瑶立刻报了名。凭借着扎实的语言功底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她认真高效地配合海关人员完成外籍旅客的翻译询问工作,单日工作时间超过14小时。
“国家需要我,我随时待命,义无反顾。”岳岱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相信在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奋战下,抗‘疫’终将胜利,一切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吕蔚元:在科研抗疫一线攻坚克难
作为一名专研体外诊断领域的2018级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吕蔚元在疫情期间始终坚守科研一线,与导师沈峰教授课题组团队共同承担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核酸检测系统的研制工作。经过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该团队已完成了检测系统的开发,克服了临床上病毒检测原有的许多技术短板。
面对疫情,无数科研人员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奋力书写疫情防控的“科技篇章”。吕蔚元认为,作为青年一代,当接续奋斗、不负韶华,把科研成果应用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
马雨聪:“云陪伴”一线医护人员子女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大三学生马雨聪的家乡在湖北武汉,正是此次疫情的“风暴之眼”。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武汉大学“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与千名志愿者一起,用爱心“云陪伴”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在一线奋战的医务工作者。同时,她还与家人一起积极筹集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捐赠给医护人员和有需要的老人。
“这次战‘疫’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的英雄力量和祖国母亲的强大温暖。”马雨聪说,青年一代今后定当更加奋发向上,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吴斯琪:用语言的力量筑牢防线
“每次接完深夜热线电话、完成远程电话口译并解决外宾问题,我都由衷感到高兴,因为可以在特殊时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吴斯琪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修翻译研究(口译方向)。疫情期间,她坚持在上海12345热线担任英语夜班志愿者。
吴斯琪所在的团队,是一支由78名大学生组成的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在线翻译志愿者队伍,主要将外籍人士的诉求快速准确翻译给热线坐席专员,协助做好疫情相关翻译、信息排查等工作。
李甜:在社区防控第一线挑起重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大二学生李甜在了解了小区的抗疫工作后,不顾自身安危,主动向居委会请求担任起了小区抗疫工作的志愿者。
她说:“当我像前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主动请命、不计报酬地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去时,我才真切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身上原本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一定会继续奋斗,努力学习本领,争取以后在更为重要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于雅馨:坚守火车站检查点“保驾护航”
“您好!请摘下帽子站在测温区域看镜头……好的,谢谢配合。”在长达57天、累计时长428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这是中国政法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于雅馨说得最频繁的一段话之一。受同样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父母影响,于雅馨报名参加了家乡吉林省“白山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并主动要求到最苦最累、持续时间最长的火车站检查点工作。疫情期间,她累计检测旅客体温1万余人次,发现体温异常者50余人次,努力守护南来北往乘客的健康平安。
火车站不仅是交通枢纽,更见证着人们之间的离别与重逢。“能在特殊时期为家乡人民的平安健康保驾护航,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这是我一生值得珍藏的宝贵经历。”于雅馨说。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