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平:创新,一个永恒的主题
中新网2月15日电 临近春节,习近平总书记携家人重回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成为网民们关注的热点。细数一个个温馨的感人时刻,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40年前习近平带领村民建成的沼气池至今还在,总书记招呼大家在沼气池旁写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宣传画前合影留念。
想当年,梁家河条件那么艰苦,但为了在保护植被的前提下解决老百姓烧柴难问题,习近平苦心钻研,勇于创新,远赴四川学习,打好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沼气池事虽不大,却体现了习近平立足实际进行创新的作风。40年来,这矢志创新的作风从梁家河走出,贯穿着习近平的执政轨迹。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富于进取、革故鼎新的品格,这保证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文明不衰、生机勃发。
纵观世界,从“四大发明”, 哥白尼不盲从“日心说”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确立自由落体定律,再到富兰克林、爱迪生等痴迷于发明创造,这种勇于创新、探索未知的精神推动着人类文明从一个高峰攀上另一个高峰。
身处21世纪的当下,改革创新依然是时代精神的精髓,且早已超越了科技范畴。我们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只有坚持创新,个人才能实现价值,企业才能获得优势,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创新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乡镇、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创新是其事业长盛不衰的法宝,还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面貌。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只会老气横秋,一个因循守旧的单位只会暮气沉沉。
从党和国家层面看,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当今中国的辉煌成就,这世所公认。进入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勾画了蓝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一年多来,中国各领域的改革创新呈现加快推进之势,改革部署出台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世界舆论认为,中国在“动真格”,“中国改革的幅度和力度超出预期,让国内外大吃一惊。”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改革创新贯穿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把改革创新放在关键位置,体现了一往无前的坚强决心。
2月14日,习近平瞻仰中共七大会址时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再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关于创新的要求随处可见——2013年看望政协委员时他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他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他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