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争先,国资央企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22.06.2023  12:42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题:奋争先,国资央企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希、刘羽佳

  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广受关注。新华社记者在近期调研采访中发现,国资央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科技自强,突出优化布局,突出深化改革,不断探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实践路径。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单台试车时长创新纪录;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龙;国内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正式开钻……

  一系列“大国重器”惊艳亮相,多项超级工程铿锵推进,折射了中央企业的科技实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公司赋予研发团队资金、立项、人才使用方面的自主权,1500万元以下的项目立项可在研发中心内部完成决策,这对产品高度市场化的研发团队至关重要。”南方电网所属南网数字集团芯片与智能终端团队技术带头人姚浩说。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企业”,南网数字集团推行“揭榜挂帅”等改革,积极为创新团队“松绑”。2021年,团队研发的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投入量产,目前已在变电、配电、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实现验证并规模化应用。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龙。图为“一航津安1”号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拖带E23管节和最终接头从珠海桂山岛启航,前往沉放水域(6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破除制度“藩篱”,激活“一池春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入持久动能。

  山城重庆,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的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一张张洁白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陆续下线。这种绝热保温、防火阻燃性能突出的新材料已被应用于石化、建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一批新技术、新项目加速落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背后的高强度研发投入、高端技术人才引进、高难度关键技术攻关,是企业不断突破技术难关的‘制胜三招’。”中国化学工程有关负责人说,企业积极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了一支1200多人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端研发队伍。

  完善支持创新顶层设计,健全科研平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向科技创新要发展、要效益、要潜力,国资央企打出“组合拳”,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布局,优化调整进行时

  东海之滨,机器轰鸣,中国石化镇海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基地项目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一期工程2022年1月7日产出合格乙烯,创造了国内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建设工期最短、国产化程度最高等多项纪录。

  “当前我们正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镇海基地将形成3000亿元年产值的产业格局,全面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为炼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引航。”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莫鼎革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国资央企全面推进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领头羊”作用。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我们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方向,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选择,运用‘直投+基金’双轮联动,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2022年,国投长期股权投资近一半投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同时,国投管理的基金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医药医疗等领域,投资了一大批突破产业瓶颈、打破技术壁垒的行业领军企业。

  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国资央企也正在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创新采场道路排水系统,实现水循环再利用;升级喷淋系统,降尘效果提升3倍;实行空气能采暖,年降低燃煤消耗8000吨……在鞍钢集团下属的本钢矿业南芬露天铁矿,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了这座百年矿山的新气质。

  “依托数字技术,我们正在研发车辆无人驾驶、钩机远程操控等项目,矿山将进入智慧开采新阶段。”南芬露天铁矿矿长李彬说。

  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对此,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核心子企业——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炜感受深刻:“近年来,借着集团重组改革的东风,我们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

  坚定数字化转型步伐,上线智能冷箱一站式前台;创新打造端到端整车运输服务方案,供应链物流拖车平台投入运营;集装箱船队服务效率持续提升……重组赋能企业发展,产业链韧性更强劲。

  5月7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工人在作业。新华社发(王跃武摄)

  改革,锻造现代新国企

  全面铺开绩效包干等激励措施,端掉“高水平大锅饭”;开展岗位竞聘,上岗靠竞争,收入比贡献;强化精益管理,压力层层传递,动力层层激发……隶属于国家电投河南公司的沁阳发电分公司,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面对能源结构调整、煤价高企等挑战,这家拥有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的火电企业,过去两年曾陷入连续亏损的窘境,职工士气低落。“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会消灭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如今已经成为沁阳发电干部员工的共识。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持续释放红利,叠加煤炭供应充足、市场需求旺盛等外部环境的改善,今年前5个月,这家企业实现盈利4050万元,劳动生产率同比增加2.15倍。

  改革,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国资央企抓住治理、激励、竞争、创新等基础性制度精准发力,提升穿透力,扩大覆盖面,取得扎实成效,打造了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在南方电网,一份重大事项决策的权责清单“”到底,纵向覆盖25个业务领域、145个具体权责事项,横向集成“三重一大”事项分类、行权主体、行权方式等关键要素,实现“所有权力进表单,怎么行权有范本”。

  中国建材集团对相对控股、治理规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经理层差额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均授权相关子企业董事会主导开展,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更大决策权。

  三项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局——

  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开基础上,国投开始在下属企业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国投高新从709名应聘人员中选出5名职业经理人,现经营班子全部为新人;电子工程院下属投资企业的一位副总“连跨三级”,通过竞聘成为总经理……

  “改革就是要破除‘论资排辈’,选优秀的人干重要的事。”国投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企业对职业经理人严格按照契约目标实施考核,干不好就降薪,不胜任要退出。

  搬走“铁交椅”,打破“铁饭碗”,不搞“大锅饭”。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7.4万人、占比超过6成,各级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达3.8万人,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为5750户、累计激励36.8万人次。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蓄势待发。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