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让他们真正融入社会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今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对于很多残疾人来说,要向融入社会可能要克服太多的困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关注残疾人,除了给他们关心、问候和物质上的帮助外,为他们提供学习、就业的平台,其实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
眼前这个调整钢琴音律的人叫刘佳明,33岁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上门给客户的钢琴调音,可与多数钢琴调音师不一样的是,他是一名盲人。刘佳明告诉记者,自己是1999年左右得的眼病,随后病情不断恶化,视力越来越差,他一度也很难面对自己失明的现实。
刘佳明:我觉得我好像就成为一个废人,这是一种想法,再就是说,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刘佳明说,无意间自己听到了盲人给钢琴调音的新闻,于是本身就喜欢听音乐的他,就前往北京进行了3年的钢琴调音学习。
刘佳明:尤其是立体的结构,他(老师)可以告诉你(钢琴)哪个零件在前,哪个零件在后,两个零件互相是怎么工作的,但是你摸不到这种运动,这是很要命的。
靠着自己不懈的学习,刘佳明终于进入了钢琴调音行业,如今多数时间他都奔波在为客户上门调琴或修琴的路上。他告诉记者,从2007年到现在他已经给两千多台钢琴调过音律,他还带了一名盲障学生学习调音。刘佳明说调音工作让他觉得自己和普通人并没什么两样,对于残疾人来说,想要真正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掌握一项技能是在是太重要了。
刘佳明:最多的社会生活其实是工作,能不能有更多的跟普通人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记者:所以需要掌握技能?
刘佳明:对。
刘佳明母亲 韩锋:残疾并不可怕,就是要给他们一个学习技能的平台,让他们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活,融入了社会,社会也能更好的接纳他们,了解他们,提供更有实效的帮助他们。
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省残联也一直在开展残疾人的技能培训,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工作。明年元月1号到3月31号,省残联将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这次专项核查的对象是我省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以及在数据库中登记而暂未持证的0岁-15岁疑似残疾儿童,调查的内容包括残疾人的就业、医保、社保、法律维权等。
陕西省残联 副理事长 贾乃荣:这样我们就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甚至可以帮助他们(残疾人)找到 合适他(残疾人)自己从事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