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热传的"干性溺水" 真相有那么可怕吗
近日,微信朋友圈中热传《男童游泳后一小时床上“溺亡”家长不得不警惕的“干性溺水”》,内容是:美国一位10岁小男孩和妈妈在游泳池玩了很久,两人走路回到家,男孩洗澡后说很困,就睡起了午觉。1个小时后,妈妈发现小男孩面部异样,他的脸上被好似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呼叫无应答,在床上就这样溺亡了。
朋友圈热传的“干性溺水”到底是什么?该如何预防?看了朋友圈转发的美国男孩在床上溺亡的消息,很多网友表示后怕。华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游泳后一小时才发病非常少见
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丹平告诉记者,在医学上没有“干性溺水”这一概念,只有淹溺,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溺水属于湿性淹溺,上述情况应属于干性淹溺的一种,主要是指因受到强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惊吓、惊恐)和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上述情况在临床上很少见。
刘丹平解释说,干性淹溺表现为肺部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进水量不足以影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因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心跳停止,虽然它所造成的结果同湿性淹溺一样,发病机理也相同,但是病因不同。
针对网友后怕的“孩子一个小时后才发生溺亡”的现象,刘丹平表示,从发病机理来判断,孩子当时可能存在声带未完全关闭或可能中途声带再次打开,只是后来喉头持续肿胀,所以在一小时或数小时后才发生溺亡。但这只是一种可能,一般情况下,干性淹溺都是即刻发生的,不会有这么长的时间间隔,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症状为口唇发干、呼吸困难、嗜睡等
刘丹平称,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刘丹平提醒家长:“带孩子去游泳,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在游泳过程中的举动和反应,尤其是在游泳过程中出现呛水和呛水后的情况。”
干性淹溺 任何人都可能发生
干性淹溺是人的肌体的一个应激反应,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干性淹溺。
西安市第一医院院前急救委员胡明军表示,除了游泳会发生干性淹溺,像医生在给患者用药和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如手术麻醉状态下或者胃镜检查中就可能出现,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医生会立即为患者插管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一旦出现症状 要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干性淹溺后的临床表现也会不同。胡明军提醒,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者都容易发生干性淹溺。
他建议,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饮食不要过饱。一旦出现干性淹溺症状,一定要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患者嘴中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
实习记者 孟洁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