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坛“维纳斯”杨倩喜圆大学梦
如果说体育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的典范,那么残疾人体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冲破孤独和隔膜,从封闭走向开放。一个土生土长农村残疾女娃,得了世界冠军,还上了大学,在常人看来,确实不可思议。杨倩17岁时首次参加残奥会,便夺得一金一银,近日又叩响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大门。
运动磨练意志
“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制而成。”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拿到残奥会的金牌银牌那是一生的追求,但那对于杨倩来说17岁就如愿以偿。事实上,在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每一场比赛、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有着令人感动的励志故事。1995年出生的杨倩因为个人兴趣爱好,2001年不到6岁的她就开始接触乒乓球,但因为先天左臂残缺,不能像同龄孩子那样乒乓球台前挥洒自如。“8岁那年,被西安的教练郭西京看中,开始系统训练乒乓球。”杨倩说,那时她还小,不懂太多,但就是因为喜欢就跟着教练学习了。
杨倩出生在榆林清涧县玉家河乡,8岁时因一次事故左手截肢,再加上家境并不富裕,在运动方面颇有天赋的小杨倩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同龄孩子在运动场上、乒乓球台前挥汗如雨,因为她的家人根本无力负担让孩子参加正规训练的费用。然而,失去左手、家境贫寒最终竟成为了小杨倩励志的开始。在榆林市残联和一些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帮助下,小杨倩被送到了西安,她的启蒙恩师、陕西省残疾人乒乓球队的郭西京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看上去瘦瘦小小,但眼神中却充满灵气的小姑娘,“你就留在我的俱乐部里练球吧,费用方面你不用担心,只有一样我希望你能答应我,那就是当你训练感到很苦、很累、很想放弃的时候,我希望你也能咬牙坚持下去,能做到吗?”看到小杨倩瞪着大眼睛坚定地点了点头,郭教练笑了。
“这孩子天赋的确不错,动作要领给她讲一遍,她就能掌握,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真的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训练场上,她总是最努力、流汗最多的那一个,为了掌握有威力的发球,她断臂的地方都被乒乓球磨出了水泡、老茧,可她从来不喊疼,有时看着她那股倔强的劲头,我都想流泪。”郭教练感叹道。天赋加勤奋成为了杨倩取得佳绩的“秘诀”。杨倩14岁那年开始参加比赛,大小赛事已经参加了不少,包括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以及残奥会等,获得30余枚奖牌。而且经常在西安和健全人打比赛,获健全人一级运动员称号。在国内和亚洲赛场上已经崭露头角的杨倩,特别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就表现特别出色,获得了女子乒乓球TT10级单打银牌和TT6-10级团体金牌。“残奥会女单决赛上输给波兰名将被誉为“维纳斯”的纳帕蒂卡,没拿到金牌确实有遗憾,下一个目标就是巴西里约残奥会夺金,我也要当“维纳斯”。”杨倩说。
学习成就完美
张海迪曾说,“我们不应让残疾人兄弟姐妹承受更多的生命之痛,让他们去超越生命的极限。” 同样参加体育运动的杨倩,一直渴望提高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强融入社会的本领。实事上,运动员普遍文化课耽误的就多,文化基础差,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也经常互相冲突,杨倩为此也进行了不懈努力。
5岁时杨倩开始练习乒乓球,教练就安排在陕西银河乒乓球学校开始小学学习,边练球边训练,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中,15岁时她便开始在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学习计算机应用,18岁时她中专毕业。一路走来,不管是打球还是学习,我国许多优秀运动员成了她学习的榜样,成为她奋斗的目标。于是他暗自决心,一定要上大学。可是就在她2012年拿到伦敦残奥会冠军后,父亲患癌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向她袭来。一喜一忧,让不到18岁的花样少女备受煎熬。除了照顾父亲和参加国际比赛、训练外,也没有特别分心耽误自己的学习,她要用成绩回报厚重的父爱。于是从2014年开始她便自费恶补文化课,教练帮她请了高级教师补习语文、英语、政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她报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获得290分的好成绩,以特长生被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录取。用她自己的话说,考到这个成绩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有专家说,大学生运动员在学校既要学习又要训练,压力很大。要想成就自己的完美世界,这对于杨倩来说,的确是个考验。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球类教研室主任曹犇告诉记者,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上大学在我国并不多见,杨倩在我省是第一位。进入高等学府后,学校要创造条件,提高她的文化素养,并利用学校独特的运动技术环境让其融入校园,感受真正的大学生活,学习真本领,帮助其全面发展、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