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能换钱 长安区推进垃圾分类让乡村更美
村民闫翠华和景辉在“垃圾银行”兑换生活日用品
“走,咱俩一块去超市换点东西去。”9月7日上午,子午街道王庄社区村民闫翠华和景辉一同来到设在村里超市的垃圾银行兑换点,拿出自己的“存折”各自兑换了20元钱的挂面和10元钱的鸡蛋。她们“存折”里的钱就是实施垃圾分类以后,利用积分兑换出来存进垃圾银行的。如今,长安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已初显成效。“长安区政府与区第一物资回收公司合作,完成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平台建设,在子午街道王庄村、北豆角村开展了‘垃圾银行’试点工作,用户达438户,群众满意率达85.18%。”长安区统筹办工作人员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实施垃圾分类后,农户普遍反映:“街巷杂草废物不见了,苍蝇蚊子污水减少了,庭院厨房变得整洁了,村里面貌彻底改观了。”
在长安区子午街道的乡村,家家户户房门前摆放着“会烂”“不会烂”双格分类垃圾桶,处处都是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村舍房屋。人们头脑中对农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刻板印象被打破,一场垃圾分类带来的“绿色革命”展示着美丽长安的新形象。
记者在王庄村、北豆角村采访时看到,垃圾分类综合管理栏上明确标示着统一垃圾分类标准和要求,党员干部包街包户职责被挂在墙上,要求党员干部说给村民听、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促进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村子里面干净整洁,路面上看不到一个被扔弃的矿泉水瓶子,甚至连一片废纸片也难以发现。
同时,子午街道还积极探索出一条“互联网 ”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在王庄村、北豆角村率先引进智能垃圾设备,依托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体系,创新实现了互联网 垃圾分类减量网再生资源利用网新网工程的四网融合,逐步建立起方便、简单、实用、易复制、易推广的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并轨运行的“长安模式”。
“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年全面见效”,按照长安区制定的《长安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随着试点村的给力示范,子午街道将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在年底前,子午街道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全覆盖,并在环山路沿线等其他9个街道各完成不少于3个行政村的试点工作,让垃圾分类成为美丽长安的一道新风景。
记者 张利平
砥砺奋进的五年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