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发展 同步建成小康

08.12.2016  19:35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12月2日,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永秀智库、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陕西日报社等共同举办的《2016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发布会暨第五届城乡发展一体化研讨会在西北大学举行。会上,专家、学者、政府负责同志等,聚焦精准脱贫,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展开深入研讨。          

把城乡一体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我所理解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在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上下功夫。”省社科院院长任宗哲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关系四个方面的背景,指出“乡村转型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普遍趋势”。          

这种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如何发展?省统计局局长张晓光认为,城乡一体化要从县域经济抓起,县域是我省追赶超越的新动能。张晓光认为,“把县域作为陕西今后发展的主战场,应该成为下一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          

这个观点,在白永秀团队的研究里也得到佐证。白永秀在主旨演讲中指出,2015年全国县域GDP35.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67.67万亿元的52.5%,2015年全国县域人口9.03亿,占全国总人口13.68亿的66%。县域应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依托脱贫攻坚推动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贫困人口的长期存在。“脱贫攻坚为城乡一体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陕西日报社社长张仁华在论坛上表示。          

脱贫攻坚将会对城乡一体化产生直接的、深远的影响。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但就陕西而言,脱贫任务依然繁重。目前,我省仍有主要集中在白于山区、秦巴腹地的360万贫困人口,全国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就占52个,其中34个是革命老区县。          

贫困人口之所以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存环境问题。一些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农村人力资本匮乏,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基于此,张仁华认为,“十三五”时期,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应在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框架下,着力以项目带动,优先解决这些区域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公共服务和优美小镇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游等特色产业,以农村与小城镇的繁荣为基础,形成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绿色互动,让脱贫攻坚的动能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全面小康。          

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的核心是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非农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等方面教学与科研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科伟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途径是“三个集中”“四化同步”,即: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对于刘科伟的“三个集中”和“四化同步”,白永秀认为,其抓手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城市生活方式与农村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点。乡村旅游不仅拉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把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理念以及资金、技术等要素带到农村,促进农村居民素质以及农村其他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加速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