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酒城巨变:柳林镇老王的辛福生活

23.02.2016  08:11
  【按】老王是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半坡铺村五组的王录堂,这个在凤翔山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庄稼汉,随着柳林镇城镇建设的巨变,也告别了老家的三间窑洞,搬进了位于镇区的楼房。春节期间,笔者随笔记录了柳林老王的幸福生活……   正月初九一大早,刚从西凤酒厂车间下班的王录堂想回他们世代居住的柳林镇半坡铺村五组老屋看看,经过半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自己的家。   老王的老屋位于凤翔县的山区,距离柳林镇十几里路。刚下车,穿着呢子外套的王录堂冻得发抖,山区的温度比平原地方至少要低4-5度,前两天刚下过一丁点的雪,在柳林镇区早已找不到雪的影踪,但是他家院子中间依然可以看见积雪。   三间窑洞,两间平房就是他们的全部。走进土窑才感觉到了些许温暖,但依然有些发抖。   自从分家后,王录堂一家四口一直生活在土窑里,三口窑洞各有其用,一口住人,一口养牛,一口堆放杂物。2002年王录堂花了1200块钱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刷了院子里的土崖,建起了两间平房,至此才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王录堂的爱人告诉笔者,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最怕的就是下雪下雨,最愁的就是拉水。   “公路离家至少三公里,走了几十年羊肠小道,下雨天出门办事,要准备两双鞋,一双烂鞋,一双体面鞋,穿着烂鞋走过泥泞小路,然后再换下来放在路边,回来的时候,再脱下体面鞋,继续换回来”何燕子开玩笑说,现在社会好了,烂鞋放在路边很安全,没人拿。   说起拉水,更是惊险。   拉水要去离家好几里路的沟里面,爬坡上坎,笔者试着空人走了一段,身上的寒气去了一大半。   “拉水的时候必须套上牛车,先赶着牛把大铁桶子拉倒沟里,然后用辘轳一桶一桶的搅水,把大铁桶灌满,再小心翼翼的往回赶路,路上必须尽职尽责给牛操心,牛走不好车就翻了,这也是最担心的,一趟下来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回忆起以前拉水的情景,说自己现在还是有点害怕。   三头牛,二十只羊,十几亩山地是家里的全部资产。过去的生活就是养牛种地,忙里又忙外,一年到头落不下几个钱。   2008年,王录堂在外打工的儿子结婚了,也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儿媳妇是湖南人,自小生活在小县城里面。小两口回到半坡铺生活了几个月,三天一大吵,二天一小吵,儿媳妇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很不满意,半夜三更离家出走过好几次。   王录堂夫妇为此操碎了心,他们希望儿媳妇能留下来,但是没有力量来改变这一切,苦恼不已。   小两口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2012年,柳林镇小城镇建设开始发力,陆续建起了888套保障房。   老王的春天来了。   55平米的保障房,花了5万多元,政府补贴了1.6万,自己掏了3万多。   2014年7月,王录堂搬进了位于柳林镇的兴盛家园小区,两室一厅,水电气暖齐全。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老王也在离家仅几百米的西凤酒厂当上了“工人”,老王的爱人也在西凤酒厂食堂帮灶,两口每月收入三千多块钱。   最让老王欣慰的事情就是,在湖南生活了好几年的孙子回来了,在镇上中心幼儿园上学。   “要是前几年,儿媳妇绝对不会同意把娃娃送回来”老王说。   今年,老王最大的喜事就是,儿媳妇也要把自己的户口迁到柳林。   “儿媳妇看到了家里的变化,也很高兴,现在愿意把户口迁过来,这几天正在办理。”   说起这些老王满意的只是笑。   如今和老王有着同样命运的柳林镇700多户群众都已经搬进了新家。   我们相信老王的生活越来越美,也期待着更多的群众能够得到实惠。(梁新星 通讯员 陈伟)                 责任编辑/姜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