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公园超2万个类型达10余种 将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30.05.2022  09:51

  核心阅读

  城市公园承载着改善生态、休闲游憩、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重功能,是群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类型不同、功能多样的各类公园,让城市更美丽,也更绿色、更宜居。

  “风景不错,散步也有了好去处!”75岁的江苏南京居民徐其淦,家住玄武区佛心桥小区,家附近的香林寺城市公园,让她非常喜欢。

  去年开园的山西长治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同样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惊喜——这里有植物520多种、鸟类168种,是一片保护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湿地。

  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的缩影。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公园类型已达10余种,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超过2万个。

  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不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15平方米

  徐其淦的家住在南京市香林寺沟边上。过去,两米多宽的香林寺沟,岸边杂草丛生、河道污染严重。2019年,香林寺城市公园立项,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并实行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管网摸排及老旧街区整治等,原本黑臭的水体变清了,周围环境也提升了。去年底,香林寺城市公园正式开放,公园里,草木葱茏、鸟鸣声声;公园旁边,还配套了小型儿童游乐区。“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便民型公园绿地建设,2019年至2021年,全省新改建便民型公园绿地304个。”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园林处工作人员介绍。

  对家住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的张丰远而言,家附近的口袋公园成为他一家的“小幸福”。“走路不到10分钟就有一个小公园,距离近、景色美,太棒了!”张丰远说。

  小小的公园内,小路蜿蜒穿行、花木相映成趣。傍晚时分,随处可见散步的市民。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蔡胜介绍,自2018年开始,广州市在越秀区率先试点建设口袋公园,之后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截至2021年底,广州市共建成241个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介绍,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小而精、小而美、就近布局、开放共享,方便居民使用。

  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根据具体功能、定位、面积等划分,城市公园种类日益多元。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公园类型已有10余种之多,其中既包括常见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也包括专类公园例如动物园、植物园、滨水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城市居民身边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15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公园内逐步完善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科普、儿童游戏等设施。

  “公园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承载着改善生态、休闲游憩、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重功能,是群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分院副院长韩炳越介绍,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各类公园建设,公园数量、公园绿地规模逐年增加,构建了以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为基础,专类公园为特色,游园、口袋公园、郊野公园等为补充的公园体系。

  公园布局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不同地区各有特色

  初夏时节,在山西长治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乘船游园,清波之上,一座座匠心独运的桥梁依次出现在眼前。

  江苏省句容市句容河畔,同样是一派水清景美的动人景象。依着句容河建起的滨河公园如一片连绵的花廊。近年来,句容市完成玉清河、葛仙湖等水环境整治,并打造了一条条临河“景观长廊”,让一座座滨河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各类公园?韩炳越认为,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规模性的公园结合湖泊、河流等水系形成的蓝绿空间,应成为城市的结构骨架。此外,公园需分级分类布局,大小结合、主次有序,形成点、线、面、网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城市公园布局,不仅新旧城区各有不同,在我国不同地区,因其各异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地形地势、历史人文情况等,各地城市公园也是格局各异、各具风情。“比如华北、东北地区的城市,因地势较平缓、城市格局较规整,城市公园布局以‘心、轴、带、环、网’的结构居多,在城市外围利用生态空间,多布局郊野公园;在华东、华中地区,因水系充沛、河湖众多,城市公园多随河就势,城市外围和水系溪流结合,多布局滨水公园、湿地公园;而在西北、西南地区,公园布局多利用自然资源,与城市内山地、河道结合,城市外围多和山地结合,布局山地公园。”韩炳越介绍。

  资金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还有短板,将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研究

  公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建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功能,还须满足周边人群需求,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务设施——这对相关建设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口袋公园为例,建设过程中不但要用织补、绣花等手法,为老百姓拓展绿色活动空间;还需针对周边使用人群需求,融入功能相宜的配套设施,满足居民游憩休闲、运动健身、社会交往等日常生活需要。”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园林处工作人员表示。

  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张云龙介绍,近年来,山西省有关部门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湿地保护的重要举措,不但立足其“城市之肺”的功能定位,更将人文景观建设与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结合起来,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类型多样、功能多元——要满足这些要求,真正构建高质量的城市公园体系,不但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也需要建立起人才队伍。

  “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属于公益事业,需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仅是建设阶段,对市民开放过程中的管理维护也需要持续投入。另外,公园经营管理方面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盘活现有的建筑、设施等,满足群众游园时的多重需求。”韩炳越认为。

  另一方面,确保城市公园的高质量建设和运行,制度保障也需跟进。“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需把城市景观与湿地景观结合起来,把雨洪调蓄、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与人文景观、现代生活相连接。同时,为确保接下来的高质量运行,我们还在探索通过立法推动对湿地生态治理成果的保护。”长治市市长陈耳东介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按照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要求,指导各地持续推进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各类城市公园,不断完善城市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研究,指导各地结合实施城市更新,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丰富群众身边的绿化活动场地,加强园内植被养护和设施维护,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此外,还将切实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30日15版)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