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有地方急功近利浪费投资
国庆假期,很多人出游、聚餐、休息,可环保民间组织“乐水行”负责人史殿硕和他的伙伴们,却在国庆节当天集结,考察了北京一条名为“孟祖河”的黑臭河道。这样的考察几乎每周都有,史殿硕们的足迹至今已经遍及北京一半的黑臭河。
自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以来,城市黑臭河流治理一直引人关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这样的目标既令人兴奋,也让人捏了把汗。
重视民意,黑臭治理鼓励公众参与
至少90%的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
“我家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因为窗外是条黑臭河!”“污水处理费在提高,也不知道钱花了,效果在哪里!”一条黑臭河旁边的居民对记者抱怨道。黑与臭,一度成为不少城市河道的代名词,甚至连一些开发商主打的“亲水楼盘”的“水”,也难逃黑臭的命运。
“黑臭”本是老百姓的大白话,特指那些肮脏不堪的水体。出乎意料,这个大白话被写进了国务院治水文件,并对其明确了治理时间表。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表示,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告诉记者,城市黑臭水体大都流动性差,有的就是不流动的断头浜,就是所谓的“死水一潭”。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在缺氧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分解,产生不同类型的黑臭类物质,导致水体被污染。
识别黑臭,眼睛鼻子就管用,治理的程度怎么样,感官也能辨别。因此,有关部门在黑臭认定与治理中,特别强调公众参与。由住建部牵头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让百姓全过程参与城市黑臭水体的筛查、治理、评价,监督地方政府的整治成效。《指南》规定,60%的百姓认为是黑臭水体的,就应列入整治名单;至少90%的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
请百姓参与,需要有畅通的渠道。目前,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网站、公众微信号“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已投入运行大半年,公众可以轻松参与黑臭水体举报和治理监督工作。“比如调查发现的黑臭情况在平台目录里还没有,我们就可以通过系统提交情况,受理还比较及时。”史殿硕说,受理后,系统认定为黑臭水体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但住建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曾联合征询环保民间组织的意见,改进工作正在进行。
记者8月份登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网站,当时的数据还是今年2月发布的全国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治理情况一片空白。到9月底,网站已经有了较大改进,数据得到更新,纳入了公众举报的一些黑臭水体,被认定的黑臭水体数量更新为1945个。
进度落后,实现预期目标难度陡增
全国1945个黑臭水体,大部分还在制定治理方案
对百姓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身边的河流何时脱离黑臭,重现清流。“水十条”中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时间表,给人的希望,尤其“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让人感觉城市中“亲水”的生活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在治理的现状面前,实现这一目标却显得十分艰难。
今年8月,国内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黑臭河治理观察简报》,盘点各地黑臭河名单更新情况、治理计划和进度完成状况。简报显示,黑臭河治理进展多数缺乏信息公开,全国1945个黑臭河水体中有285个没有按规定公布责任人,占总数的14.7%。555个水体没有公示计划达标期限,占总数的28.5%。
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国1945个黑臭水体,大部分还处在治理方案制订中的状态,治理完成的有96个,治理中的有203个,未启动的有449个。在只剩下一年多治理时间的“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情况也没好多少。北京61条黑臭水体中只有3条在治理中,其余58条还在制订方案;黑臭水体最多的广东情况略好,广州和深圳的80个黑臭水体中,有一半正在治理。
这些数字反映出的情况,得到了志愿者们实地考察的印证。以北京为例,根据昌平区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规划治理、消除9条10段黑臭水体,2016年治理四家庄河、幸福河、十一排干、一排干、孟祖河5个黑臭水体。今年5月、8月、9月,志愿者们三次考察一排干,发现这一年底要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三四个月间并无变化,也没在治理。位于丰台区的北小龙河,3月份时河道在铺防渗膜,河岸在修整,但9月志愿者再次到访时,发现河道黑臭依旧。
“水十条”是治水的纲领性文件,考核必不可少。在治理进度普遍落后的情况下,如何考核不仅是各地政府要面对的问题,也让专家们感到忧虑。
“必须充分考虑黑臭治理的客观难度,合理确定目标。黑臭是污水排入水体造成的,治理黑臭必须先截污,但黑臭的地方往往存在截污困难,否则就不至于黑臭。同时,黑臭不是一天形成的,黑臭水体中都积存了大量淤泥。治理黑臭,截了污水,还得清淤,否则还是黑臭。问题是,这些污泥怎么清?清出来怎么处理?处理完了送哪里去?这些都要研究,需要较大的投入。”王洪臣教授曾长期在北京水污染治理一线工作,对水污染治理难度有很深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一些地方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层层制订了黑臭限期治理时间表,不现实的治理时间,导致基层有病乱投医,例如,直接向河里投药、加菌种,短期略有改善,事后继续黑臭。
长效治理,避免追求政绩浪费投资
一些地方治黑臭急功近利,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临时治污设施
实际上,即便是已经治理的黑臭水体,也不会“一治百病除”。天津市河北区金沙江路附近的居民,还记得附近北塘排污河治理的反复。“这条河以前那个臭啊,2004年前后政府治理了好长时间,河岸也做了绿化,当时水清了。可没过多久,臭味又回来了。”家住满江北里的杨大爷说。
黑臭难治,是我们的技术不行吗?专家们均表示,技术储备足以应对。住建部等部门此前提出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将“控源截污”作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根本措施。
对此,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永利表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很多地方的水体整治存在反复,如果治理工程不到位,治理后的水体很快又会恢复到黑臭状况,因此,整治效果评估不是仅仅看工程完工后这段时间,更重要的是看其持续性的效果,看其受不同环境条件影响之后的效果。
“要想实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必须将截污、治理、供水、排水乃至污水利用统筹考虑,做到对水全生命周期的控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表示。
“从水污染治理的全过程来看,治理黑臭只是水污染治理的初级阶段,即使黑臭消除,与可渔、可游、可赏的最终治理目标还相距甚远。”王洪臣说,采取措施,使黑臭水体短时间内有所改观是需要的,但治理时应注重黑臭治理与长期治理的有机结合,避免社会成本的不必要投入。
目前,一些地方治黑臭有些急功近利,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临时治污设施。比如,一个黑臭水体的污水,按照规划应截留到污水处理厂,正确方式应该是加快规划的实施,而不是另外投资建设一批临时黑臭治理设施。王洪臣建议,黑臭治理必须与原有的流域治理综合规划、城市水环境治理专项规划做好衔接,做好工程方案的设计,让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专家们认为,长效治理机制不仅涉及决策、规划,还涉及持续性稳定投资渠道以及工程实施,牵涉面广,实现不易,却非无解。“黑臭治理是改善民生的大好事,动手治理以前,要好好研究方案,把好事做好。”王洪臣说。本报记者 孙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