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推动分级诊疗实施 城6区建成15个医联体
新闻背景:2014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提出了“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要求。
陕西省政府于2015年6月16日召开了全省分级诊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月1日全省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工作。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贯彻《意见》的同时,结合西安市级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多种模式并行,积极打造医疗联合体加全科医师团队模式、县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分级诊疗制度,为百姓提供更为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
50岁的付先生是西安市电子二路623所的一名职工,前不久在一次打篮球的过程因抢球过猛导致跟腱断裂,在与623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后,迅速被转诊至521医院,并于当天实施手术,手术完三天后,回到了623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记者见到付先生时,他正与爱人聊天,住院病房非常宽敞干净,付先生的心情,也随之轻松不少。“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最主要是离我家近,走路不到5分钟,方便家人照顾,花费也少很多,每天不到30块钱。”
付先生可以花很少的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得益于西安市卫生系统近年以来实施的分级诊疗政策,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通过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到基层,从而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确保病人得到适宜治疗。
在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过程中,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按照城区、郊县医疗服务的不同特点,分两种模式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在城区建立医疗联合体加全科医生制度工作模式,在郊区县推行县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截至7月底,全市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等城六区已建成15个区域医联体、5个专科医联体,涵盖了辖区内的42所二级医疗机构和6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450余万。
已经组建的15个区域医联体中,既有以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为代表的技术合作型,也有以西电集团医院莲湖区医联体为代表的全面托管型,还有以市第一医院文理医院、市第九医院大明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为代表的院办院管型。各医联体推行二、三级医院全科医师团队到社区服务制度,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等业务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备案制、检查结果互认、优先预约诊疗等具体措施,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功能完善、任务明确、统筹协调、合理分工的工作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医联体建设初见成效。雁塔区14个社区共接诊患者16115人次,同比增加86.6%。西电集团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患者1096人,较托管前增长250%。
院办院管型医联体:大医院向基层医院输送专家、投资设备
又到了下午康复的时间,73岁的张玉华从病床上坐起来,准备去同层的康复区。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半个月后,张玉华转到离第一医院不远的南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在社区住院2个多月。
“每周五,西安市第一医院中医理疗专家张继洲都会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帮我看病,加上每天康复训练,我现在好多了,手也能动了,能坐住了,睡眠也好了。这里的器械设备比大医院多多了,再加上一些中医疗法,效果确实好。”张玉华说。
南院门社区卫生中心住院总医师告诉记者,成立第一医院医疗联合体以来,每天都会有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心血管科、中医理疗、全科专家到社区出诊、查房。“以前不能接诊的内科、眼科、心血管疾病患者,现在可以接了,方便了周围居民。”
从病区出来,记者在专家门诊见到了市一院的全科医生赵梦云。他是市一院大内科的主任,也是下派到南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区的主任,每周二,赵梦云会到社区出专家门诊,周四还有半天的查房、带教。“周边的一些患者跟着我回到社区看病,这里的环境更好、医疗康复设备更为先进。”
患者生病了,可以先到社区内的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治,如果病情较轻,就直接在社区诊疗即可。如果病情复杂,社区无法诊治,将由社区医院开具证明,在大医院就诊,并可为其优先预定床位。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阶段,医院再将患者转回社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双向转诊流程,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医院的接诊压力,也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好的医疗待遇。
以前南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收治的都是半治疗半养老的病人,周转期很长,住了很长时间,病情也没有多大变化。与第一医院成立医联体后,开始收治一些急性脑血管病、头疼、头晕、呼吸科、眼科等慢性病患者,还增加了康复病区,改变了社区医院收治病人模式。
解读:大医院诊断社区医院康复 双向转诊效率高
“只有提高基层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实施基层首诊,有效在社区分流患者。”西安市第一医院分级诊疗办主任燕芳表示,西安市第一医院每天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上社区坐诊,促使医联体专家下沉,从根本上带动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同时,3位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在综合病区轮训,在市一院专家的培训、带教下,进行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得到明显提高。
除了培养人才,市一院加强对医联体内基层医院的资金投入。目前为南院门中心总计共投入320万人民币增添包括四肢联动训练系统、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电动牵引床、中药熏蒸机、多功能红外按摩床、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等多台进口康复设备,对房屋布局重新改造与装修,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南院门卫生服务中心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门诊诊次较未成立联合体前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除了南院门卫生服务中心,西安市第一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还涵盖碑林区中医医院既柏树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泾阳县人民医院、临潼区人民医院、白水县医院、蒲城县医院、文理医院、永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后地、杨家村、高新综合门诊部等,门诊诊次较未成立联合体前有了明显提高。
全面托管型:医疗、护理、院内感染甚至检查标本、水电一揽子全管
8月18日,雨,时间已经接近下午3点,但桃园卫生服务中心门口等待就诊病人井然有序。桃园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孙安志,介绍说:“西电集团托管前,中心每年的门诊量也就1万多人次,而去年已经达到11.38万人次,总收入1673万元,按照这个势头,今年可能会超过20万人次。”
在中心住院病房内,今年50岁的高血压张宝贤,正躺在病床上打吊瓶,“好多了,再过两天就要出院了。”张宝贤高兴的说,她先到西电集团医院去看病,那里的大夫说,这是慢性病,住到社区医院就可以了,而且价格更低廉,她就来了,而且感觉治疗效果真的不错。“个人大概只花不到两百元吧。”
为了保证疗效准确,对于一些一级医院没办法开展的特殊检查项目,如甲状腺功能检测、肿瘤系列检查、胰岛素释放实验,性激素全套检查等,西电医院每周一、三、五都会统一到社区医院采集标本,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的侯丹医生告诉记者,“早上9点前西电集团医院的检验车就来到医院门口,我们会迅速的进行交接,一方面将之前送去的报告单收回,一方面将新送的标本整理。对于一些异常的报告单,西电医院会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方便医生做出判断。”
解读: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全面提升社区医院服务能力
2008年,莲湖区投入大量公共财政资源,建立了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全区群众对社会公共卫生、基本医疗资源的静态享有量名列全市前茅。但是不可讳言的是,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双重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却普遍出现了“跛脚前行”的情况,即公共卫生服务较好但基本医疗服务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面对上述问题,莲湖区卫生局最终在托管目的、思路、利益等方面与西电集团医院达成共识,开始了以托管方式,构建区域医联体的探索实践。用西电集团院长陈秀生的话说就是从“医疗、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甚至水电方面全面介入,全面提升基层的业务能力,让患者在基层与在西电看病无差别。”
首先西电集团医院除了采取专家下社区、社区中心人员定期到集团医院学习工作外,各种检查样本,西电医院派专车收集到集团医院统一化验,但收费还是按社区医院的标准执行,让患者安社区卫生中心标准掏钱,却能享受三级医院服务。此外,由于桃园、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西电集团采取的是紧密联合的托管模式,形成了一体式融合,双向转诊也便更加顺畅自然,现在每年都有近1000名患者,在西电集团医院和桃园、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绿色通道”实现双向转诊。
技术合作型医联体:“手把手”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医联体信息化让医生患者共同管理慢病
4月20日,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龙头,涵盖雁塔区辖区内的五二一医院、航天总医院、雁塔区中医院、祈康中医院4所二级医疗机构和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雁塔区约120万常住人口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正式启动。医联体成立后,患者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就医即可享受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资源,双向转诊模式既让患者方便就医,也为患者节约了开支。
解读:双赢互动式医疗联合体 提高医疗资源效能
“虽然之前我们也有专家进社区坐诊这样的活动,但是因为资源紧张、信息平台不完善等原因,更似公益性的义诊,持续性较差,老百姓在社区看病也不能真正享有大医院的专家资源。”交大一附院分级诊疗办副主任刘庆介绍道,医联体成立之后,专家相当于‘住’进了社区,医院积极组建三种高绩效专家团队,即:社区坐诊专家团队、健康宣教专家团队、著名医师进社区团队,实现医疗资源大规模下沉,真正实现基层首诊。而老百姓看病的费用施行的还是一级医院收费,挂号费、治疗费等费用完全减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幅度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医疗质量才是引导老百姓就近基层解决病痛的关键。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正在积极筹建陕西省全科医师培训学院,计划对陕西省全科医师进行分批培训,还将选派专家教授进驻医联体各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进行坐诊、巡讲,促进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提高基层医院医师的业务能力,引导患者小病去社区就医,降低就医成本。现在,交大一附院对社区医疗骨干已进行了第一批的培训,反响非常好,随后还将继续进行临床实践培训,“手把手”教会基层医生成为技术过硬的全科医生。”
除此以外,到医联体单位就医的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主动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电子医疗信息,和医生一起携手管理自己的健康。记者在西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了解到,未来患者在这里进行心电图检查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如果不能对疾病有疑问,不能确定诊断结果,可以直接通过慢病管理网络上传,由交大一附院慢病管理中心专家作出诊断意见,通过这种形式,社区医院绝大部分患者将通过在线咨询,以及家庭医生团队随访服务,解决了慢病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不需要专门去大医院看病。
据雁塔区卫生局统计数据显示,在专家下社区试行的首个月,社区共接诊患者16115人次,同比增加86.6%。自3月9日至7月底,雁塔区全部社区接诊患者86539人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同比平均增长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