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 抓管理 档案业务建设推陈出新
“十三五”期间,我省市县级档案部门把发展档案工作作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具体实践,坚守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档案业务工作走上强基础、提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快车道。
五年来,全省档案馆库建设迈出大步伐。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全省列入规划的107个县区,国家发改委安排投资“十二五”33个、“十三五”70个,翻了一番。“十三五”期间还逐年落实了省级配套资金,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和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91个,占全省总数的85%。县级新馆建设又带动了市级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延安市、榆林市、咸阳市档案馆新馆拔地而起,宝鸡市档案馆完善了馆库布局,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市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渭南市档案馆新馆正在建设中,西安市积极筹划新馆建设,安康市完成新馆设计,汉中市新馆进入规划中。市县级新馆完全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建设,档案库房、技术用房、对外服务用房达标设计,功能完备,设施先进,彻底改变了过去无库馆、危房馆、小库房馆、查档利用场地狭小简陋、档案馆功能单一的局面,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利用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项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档案馆全面建设,陕西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发生质的变化。随着新馆落成投入使用,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开发、档案展览、档案编研、档案文化宣传皆成为现实。各级档案馆开展的加大对到期档案接收工作的“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档案馆藏资源。围绕落实《规划》编辑出版的《陕西省“十二五”档案新馆图集》、完成的《陕西省档案新馆建设展览》成为全省“十二五”期间建馆的里程碑。
五年来,我们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三农”档案工作。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伟大战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档案业务服务送到县乡镇村。2016年我们深入县镇扶贫办、贫困村调研;2017年联合省扶贫办制定《陕西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提早谋划精准扶贫建档工作;2018年抓《细则》试点,召开现场会;2019年完成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国家级试点,把做好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与推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2020年根据基层工作需求编制《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导引》引导规范建档,编印《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手册》《村级档案工作手册》,发放到市、县、镇档案人员、扶贫干部手中,推进工作开展。五年间,根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需要,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制定《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被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学习参照;省档案局馆全程跟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建档,相关人员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省档案馆撰写的《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建议》资政参考,受到省上领导批示。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档案馆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整理抢救修复馆藏建国前重点档案,开展国家重点档案信息开发专题编研展览项目,完成了《抗战时期“西进运动”档案史料编辑出版》《西安火柴工业》《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抗战西迁陕西的国立中等教育》《红军长征到陕西档案史料展览和画册出版》《西安事变史料展览》《肇基之路——宝鸡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历程》展览、视频、出版等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开发项目12个,出版编研成果15册,举办专题展览6个。项目实施优化了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措施,提升了档案信息检索汇总编研能力,充实了档案馆藏,项目成果极大地吸引了社会对档案史料的关注,激发了档案人员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发挥了档案馆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
“十三五”期间,省档案局馆从提升依法依规治档水平入手,推进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制定《陕西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办法》《评价标准》(2016-2018),在全省开展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探索业务指导工作创新。各级档案馆对标对表,找差距,强弱项,立规矩,促管理,开展了一次思想认识大提升、基础工作大清理、业务工作大练兵的依法依规治档实践,为档案工作提质增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十四五”,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根本遵循,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出新,充分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坚持依法治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档案业务工作要做到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意识为着眼点,以夯实基础、丰富资源、提升能力、提高水平为着力点,进一步建立推动档案业务工作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破解档案工作的难题和短板弱项,坚持立足岗位,以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为全省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