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旺、张新民同志在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暨网络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
05.11.2014 02:21
本文来源: 教育厅
李兴旺同志的讲话
这次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召开的首次全省性会议。上午,大家亲身体验了最新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听取了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下午,我们现场观摩了三位老师的教学示范课,西安市和太白县作了经验介绍,帮助大家以直观、体验的方式加深了对信息化的认识。刚才,苏昌、新民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当前,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事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试点推动,在平台开发、师资培训、优质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城市和一些应用较好的地方,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常态,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是,从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推进情况看,我省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上,还是在观念认识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各地也很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还存在大量的空白区域,一些原来配备的基本设施也成了摆设,既没有发挥作用,反而造成了巨大浪费,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是进行了展示型、电教化的浅层次应用,总体上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总之,相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我省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瓶颈”制约。今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就到期了,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可以说,未来3—5年是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改薄工程”实施的重要契机,以抓好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为着力点,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实现赶超。 二、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3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力争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形成与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学校信息化教学终端和宽带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全面建成资源服务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一句话概括,我们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体系、实现两个全覆盖,建成三通两平台”。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 我省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关中、陕南、陕北,城市、农村,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统筹城乡区域和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安排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入,统筹解决师资培训和应用推广,统筹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要尊重发展规律,坚持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示范带动,把实际需求、发展速度和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建设任务。要坚决防止一哄而上、一刀切,贪大求全、盲目推进,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二是坚持建用结合。 推进教育信息化,形象地说,就是建设优质资源和信息互通互融的高速公路。宽带网络就是路,终端设备就是车,教师就是司机,学生就是乘客。要实现“乘客”高效、便捷、安全地共享优质资源、获取知识的目的,路、车、司机缺一不可。因此,推进信息化发展,建设是基础,而应用是其生命力所在。需而不建是失职,建而不用是浪费。各地各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坚持建用并举、配套推进,坚持与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相融合,以建促用、以用促建,使全省教育信息化在整体较高的层次上动态发展。 三是坚持有序安全。 开放性、网络化、个性化是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教育信息化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也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规范管理、趋利避害、充分恰当而安全有效地利用,如何避免因过度依赖、沉迷网络、有害信息而造成能力退化、精神懈怠、安全隐患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抓好建设应用的同时,要在制度建设、净化网络等方面及时跟进、加强管理,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结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信息化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破除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的思路、力度和举措,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建设、应用、服务管理模式,夯实基层基础,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三、抓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2012年印发的《规划》对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时间已经过了近三年,但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务之急是要抓紧行动,抓好落实。当前,要全力以赴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要以项目为依托,以建设改造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配备升级终端设备为重点,下大力气在全省加快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持续改善基础条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结合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坚持接入边远、普及山区、优化城市,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倾斜,让每一名师生都能公平享受到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要结合城乡和各类学校的不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什么任务迫切就优先安排什么任务,分步实施、分类推进。 第二,强化应用推广。 这是发展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一要促进与教学的融合。 要多渠道加快教育资源建设,开发深度融入课堂教学的课件素材、制作工具和教学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师生建立个性化学习平台,形成学科齐全、丰富多彩、优质便捷的教育资源体系,确保资源够用、平台好用。 二要服务教育管理。 信息化的普及已经促进了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增进了政民、家校、师生的互动,为我们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拓展了教育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下一步,要利用好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大数据集成、智能化分析、多元素综合等优势,为教育决策提供多维视角和科学依据,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比如,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对免试就近入学情况进行监控,利用考务系统对学生各科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教职工管理系统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情况进行评估,等等,这些对重点工作的推进和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都很有用,我们要充分利用。 三要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的应用是推进信息化的关键。要针对目前我省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应用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实施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能力建设和提升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提高应用能力,使教师不仅自己会用,而且要成为学生信息化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省上将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高校开展对口帮扶,利用大学生暑期返乡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集中培训。各地要积极配合、大力实施。同时,各地要通过校际交流、名师示范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信息化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四要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要广泛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科学素养,提高学习质量。 第三,强化行政主导。 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的显著特点,必须发挥行政主导作用。 一要实行归口管理。 市、县教育部门要明确管理机构,建立工作机制,赋予相应职能,加强人员配备,建立技术支撑队伍,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改变以技术部门为主推动的现有管理模式,确保信息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得起、管得好。 二要保障经费投入。 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发挥公共财政对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作用;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用好社会和企业力量,拓宽投资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协同建设的合力。无论是社会资金还是财政资金,都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和财经纪律,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确保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省上将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办法,予以经费支持。 三要加强示范推广。 按照《规划》部署,到2020年,全省要建20个试点县区、100所试点学校,形成5个示范县区、30所示范学校,建成1—2个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各地要选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通过遴选试点、动态评估、挂牌示范的方式,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改革创新试点地区和试点校。教育强县、均衡县、双高双普县和标准化学校、示范学校,要按照信息化标准,加大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试点,创造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要强化考核激励。 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年度分解信息化建设任务,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对各单位、各处室信息化工作推进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考核各地各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在各类创强创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已命名或验收通过的“教育强县”“双高双普县”“义务教育均衡县”和“示范校”“标准校”等,要通过“回头看”的方式“补课”,不仅要对照建设标准确保达标,而且要努力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地要把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表彰和学生日常考核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保障信息安全 。 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信息和网络安全,既是政治责任,也是职责所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从思想、制度和技术等层面筑牢安全防线,全方位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各类教育信息都会逐步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准确无误。要加大教育网站和校园网的建设管理,使用正版软件,丰富内容和载体,过滤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空间,为师生创设绿色、文明、安全的网上学习交流空间。 四、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地加以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各地各学校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加强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抓好工作部署和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相关部门要打破利益格局和部门界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网络和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推广各地各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广大干部师生主动参与、积极支持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自觉性,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要加强督查问责,狠抓工作落实。 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创新监督检查机制与方法,并将督导结果与奖补挂钩,对好的要通报表扬、予以奖励,对推进不力的要通报批评、严肃问责,确保信息化任务落到实处。各级督导部门要把信息化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建立定期通报、催办督查等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同志们,加快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全省教育系统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共同努力把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作出应有贡献!
张新民同志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会议,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这也是在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召开的一次最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近几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现状,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近几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加强统筹协同,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在网络环境、教学资源、系统平台、应用推进和公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基础环境初具规模。 全省中小学校90%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26%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全省中小学生机比和师机比分别达到15:1、5:1,76%的中小学校建成了计算机教室,51%的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校校连、班班通、人人用”在城市学校基本实现,在部分农村地区初步实现。 二是资源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征集本地资源,开发特色资源,购买急需资源,引进外部资源,共享合作资源”的思路,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多措并举,普遍建立了资源应用网站和服务平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常态。省教育厅于2008年就建成了陕西教育资源网,总量达到5000G,注册教师5.6万人。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建成了“陕西省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优质教育资源总数达80万条,涵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实现了面向一线教师的个性化主动推送服务。 三是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 省级教育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行,中小学学籍管理、学前教育综合管理和行政决策等重点业务系统已面向基层开展应用服务,教育基础数据库初具雏形,为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 四是信息化教学应用逐步深入。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普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大幅提升,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应用成果和教学能手,对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还很缓慢,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与陕西建设教育强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差距很大,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和校长、教师的信息化观念还很落后,对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认识,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内在动力不强。二是城乡和校际之间在环境建设、应用水平、教师信息化素养等方面很不均衡,很多农村学校还不具备教学应用的基础环境,少数学校甚至是空白。很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还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仅仅满足板书或内容呈现电子化,仅仅是把传统的黑板变成了投影和幻灯片,远未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三是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处于自我发展、无序发展的状态,整体推进、持续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四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水平较低,与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相去甚远。总体来看,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滞后、整体水平较低,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省市差距很大,与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很不适应。 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完成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现在只剩6年时间。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和重要标志。没有信息化,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切实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决心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陕西实际,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体任务有六条: 一是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到2015年,农村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应达到90%,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M;城镇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2M;到2020年,中小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0M。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采取有线、无线等技术方式,逐步使网络通达到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场所,让师生在校园内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绿色上网。 二是加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为学校教室、实验室和各类功能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教师教学时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到2015年,农村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30%以上;城镇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都达到100%。 三是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 今年底,全面启动“陕西省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为全省20%的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开展应用活动;到2015年底,为全省60%的中小学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逐步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到2020年,完成所有教师、初中以上学生和家长开放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多元化应用。 四是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按照“基本学科资源省级购置、地方特色资源市县研发、校本优质资源学校上传”的基本思路,多渠道、分层次加快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形成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县区加强对学校教师自建优质资源上传共享活动组织和指导,保证有条件的学校每年有30%以上的教师将自建资源提交到县级以上资源库。 五是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教育部和省上两级部署,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应用(即“两级部署、五级应用”)的建设思路,逐步整合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到2015年底,建成学籍、教职工、校舍安全、学生资助、民办教育、教育机构等管理系统,逐步完善我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持行政决策;到2020年,建立起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六是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点。 到2015年底,在试点的基础上打造10个智慧校园示范校,同时开展互动课堂、网络教研、协同备课等不同类型的试点培育工作,尽快形成各类信息化示范窗口校,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 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西安、榆林等大中城市和部分县(区)及重点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省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三、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在建设,核心在应用,重点在教师,难点在农村。结合我省实际,当前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育信息化行政体制机制。 当前,我省绝大多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都是由技术部门牵头推动的,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强化教育信息化的行政推动力度,真正把教育信息化这项工作放到全局的高度来抓。各地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6月前全面完成教育管理机构的标准化创建工作,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将归口管理、运维支持、技术保障纳入行政管理的主渠道,将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工作常规考核,切实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二要狠抓环境建设,改善基础条件。 宽带网络校校通和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摸清家底、制定方案、核算投入、逐步实施,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基础上,统筹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向信息化建设倾斜,同时采用“企业先期投入、学校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建设工作。基础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升级等费用,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予以支持。省教育厅正在与电信、广电、联通、移动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企业也拿出了许多优惠措施。各地要在省签协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加速建设、实现共赢。省上将从明年起,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初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建设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奖补。对于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建设工作的地区,可以使用“2014—2018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资金进行分期偿还。 三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 我省将按照“国家建设为主,省市建设为辅,县校主抓应用”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省上将在教育部部建系统的基础上,开展省级特色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并整合部建系统、省建系统和地方特色系统数据资源,逐步形成涵盖我省教育人、财、物等全方位的基础数据库,并以此开展大数据分析、科学决策和创新应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向各市县开放数据和技术接口,促进各地特色应用开展。各地要用好部、省系统,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省上将以此作为审批项目、划拨资金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各地开展特色业务系统建设,必须遵循部省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自建系统与部、省系统对接,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四要大力推动人人通平台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网络实名空间”是实现“班班通”和“人人通”的基本载体,也是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省教育厅已经建成了“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并在太白县和雁塔区开展了规模化应用试验,效果很好。后面,省上将按照三步走的思路全面推开。第一步,11月份召开全省试点工作启动会,选择15个县区开展试点应用,为全省20%的教师开通网络实名空间;第二步,2015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为全省60%的教师开通空间;第三步,2016年起逐步对学生及家长开放,提供个性化服务,使网络实名空间成为我省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良师益友和学习交流平台。各市、县在应用省建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平台的本地化部署,发展地方特色应用,实现校本资源、市县特色资源与省级资源平台的互联共享,不断丰富平台功能和服务,努力提升平台的应用效益。省级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采购和更新学科基础资源库,通过“人人通平台”供全省师生免费使用。 五要积极实施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应用成败的决定因素,抓好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和电教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我省从今年起,计划每年培训20%的教师,市、县两级要制定区域培训计划,在部、省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本地化培训。同时,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名师优课资源共建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上报优质课程资源,经市县评审筛选后上传至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库,在全省免费共享。 六要大力开展信息化研究和试点工作,引领信息化科学有序发展。 各试点单位要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完成试点任务,争取申报全省示范。省厅将在2015年开展试点巡视和评估,最终确立10个左右的示范点。今年,智慧教育建设已被列入省政府“数字陕西·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省教育厅将联合工信及各电信运营商,共同打造10个左右的智慧校园和人人通平台应用示范学校。各地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智慧校园试点,以此带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 七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持续加大,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规划和管理制度,开展等级保护工作,提升技术防护能力,切实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省教育厅将出台省级信息与网络安全防护规范和相关制度,各地要在抓好落实的基础上,细化网络接入、机房管理、容灾备份、数据共享与使用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做好预案,确保数据与系统安全可靠。 同志们,加快教育信息化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时间紧迫。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精心部署、层层落实、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本文来源: 教育厅
05.11.2014 02:21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