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城镇发展运行物质基础

29.02.2016  10:05
  本网讯 “城镇建设创造的是城镇的骨肉之躯,形成的是城镇发展运行的物质支撑。”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正永对城镇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强调,并指出了我省城镇建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重速度、轻质量”“重发展、轻保护”“重地上、轻地下”“重新区、轻老区”“重硬件、轻软件”,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功能和人民需要的矛盾不时凸显。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而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拉链马路”、“地下水管爆裂”、“公厕建设短缺”及“垃圾围城”等现象,也正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影响对于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   “十二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亮点频现   为了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保证城镇发展运行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也一直是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我省城镇化建设立足陕西实际,以社会关注和居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多措并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据统计,2015年,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3.2%,污水处理全国排名一直位于前五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4%,西安、宝鸡开展污泥焚烧处置省级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全省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5个,宝鸡市成为西部省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眉县、石泉等11个县(镇)成为国家园林县城(城镇),全省园林县城覆盖率达到87%。   同时,全面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西咸新区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要求各地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全面开展建设,并将分别选择2个市开展省级试点,探索成功的可复制经验在全省推广。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住建部在全国推广西安市莲湖区城市环卫保洁工作经验。三年公厕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全省城市和县城共计划新建公厕2978座,改造公厕1039座。城镇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新开端建设发力补齐各建设短板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统筹新区、老城区建设,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抓好省级试点工作;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工作。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建设,力争年底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4%,推进全省污泥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推动部分城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处理场力争实现县城以上城市全覆盖;打造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建设快速干道、主次干路与支路合理配置的路网系统。加快城市停车设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打通住宅小区、单位大院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年底前各地市要编制完成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继续做好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全年新创建省级园林(生态)城市(县城)5个,指导具备条件的市、县积极申报国家园林城市;加快培育中小城市。统筹推进县城建设,全面提高县城的规划建设水平,县城的规模结构明显优化、承载功能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择优将部分县城按小城市培育,逐步形成市域副中心,其余县城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县城。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聚焦补齐短板,优化城市供给,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创造良好的人居和工作环境。(赵芳)                 责任编辑/刘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