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门普查发现咸阳有60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22.09.2014  20:08

    目前,咸阳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03处,入汛以来,共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235户831人。同时,受汛期持续降雨影响,全市共计发生地质灾害灾情3起,其中崩塌2起,地裂缝1起,由于防灾措施到位,未出现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咸阳发生地质灾害灾情3起

    据国土资源部门近期普查发现,目前咸阳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03处,相比6月份统计增加14处,按照地质灾害类型分类有滑坡178处、崩塌273处、地裂缝105处、地面塌陷45处、泥石流2处。

    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咸阳市75%的国土面积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属于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特别是北部地区和旱腰带沿线,还有不少群众居住在地坑窑、土窑洞之中,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近期,咸阳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3起,其中崩塌2起,地裂缝1起,为淳化县机关幼儿园黄土崩塌险情、淳耀公路坊里段黄土崩塌、礼泉县烽火镇小屯村地裂缝,由于防灾措施到位,未出现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今年入汛以来,咸阳市共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235户831人,其中秦都区24户97人,武功县37户116人,泾阳县1户4人,三原县17户60人,礼泉县5户17人,乾县81户328人,永寿县11户35人,淳化县5户12人,长武县54户162人。

    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表示,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极度饱和,部分土石山体再遇强降雨过程,极易引起山洪、塌陷、滑坡等灾害,防御次生灾害的任务十分艰巨。

    另外,北部地区近几年随着煤炭资源开采速度的加快,生态保护措施跟进比较慢,已经出现了许多采空区和塌陷区,出现灾害的可能性很大需要重点防护。

    各水库蓄水均在汛限水位以下

    今年入汛后,降雨天气频发,特别是9月6日以来,咸阳市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强秋淋天气,降水总量除彬县、旬邑县小于100毫米外,其余各县市区降雨量均大于100毫米,兴平市最大达到170毫米。受汛期持续降雨影响,渭河干支流水量普遍较大,水库大多在较高水位运行,中小水库防汛形势较为严峻。据相关部门分析,本次降雨虽然历时较长,但由于降雨量强度不大,沣河最大流量为326立方米/秒(9月9日),渭河为480立方米/秒(9月15日),泾河一直在100立方米/秒以下,其他支流均未涨水,各水库蓄水均在汛限水位以下。

    咸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俊锋在15日举行的全市防汛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水利部门要紧盯水库安全,科学调度水库防洪,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行计划,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突出抓好河流洪水、河道滩区、涉河景区等灾害防范工作。

    同时要求对咸阳辖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隐患地带开展全面排查,特别是对列入省市县三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泾河及其支流沿岸、公路沿线、煤矿采空区、采石场、黄土塬边危崖陡坡等隐患区域和重点部位,要加强排查力度。

    根据最新雨情分析,本次秋淋过程将持续三到四天,21至24日还有一股冷空气袭来,全市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记者 汪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