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教授给李克强等讲3D打印 备课近4个月
>>对话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教授,是全国3D打印领域唯一的院士,被称为中国3D打印“教父”。
>>对话背景
8月21日下午,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变成了一间临时讲座场所。主讲者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卢秉恒教授。“听众”则是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以及各部部长,还有央企、金融机构负责人。
第一会议室平日里是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部署重大政策的地方。本届政府以国务院名义组织专题讲座,这还是首次。这堂“国课”进行了四十多分钟,主讲先进制造与3D打印。
>>讲座前
题目由国务院领导亲自选定
记者:为何“国课”第一讲会选择您?
卢秉恒:今年4月底就接到国办的讲座通知,准备期间,三次修改讲座手稿,又两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对手稿提出修改意见,才最终有了这份短而精的 一小时课程“教案”。起初想主讲3D打印,第二次修改时增加了装备制造业,国家发布“2025”计划后,又增加了相关内容,直到8月17日才最终确定讲 稿。
“先进制造与3D打印”这个题目,是国务院领导亲自选定的。这也意味着国家领导非常重视“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而这盘大棋的紧要处之一,就是要抓 住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改造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3D打印正是这样的尖端技术之一。之所以选择我,应该是寻找领域内的专家。
记者:在讲座前需要准备什么工作?
卢秉恒:其实给领导做讲座并不容易,尤其在一个这样高规格的场合,有的部委领导可能非常了解3D打印,有很深刻的见解,有的部委领导可能并不太了 解。这就需要在讲稿内容上既有全面了解,也有深刻分析,而且中国工程院院士本身就承担着国家智库的职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见解和建议。
讲座开始的前两天,国办临时通知我,需要在会议室外面的走廊上设置一些介绍3D打印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展板,以及一些相关展品。我们两天内准备 了展板内容,还从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一些高校带来了展品,提供了一些3D打印的人类骨骼,如头骨、下颌骨和肩胛骨等,还有北京一些高校3D打印的飞机零部 件。
>>讲座中
记者:您在讲课的40多分钟内,李克强总理和您有什么互动吗?讲座过程中,总理有没有提出问题?
卢秉恒:起初国办要求讲课时间严格控制在30分钟内,所以我在讲座的时候就有意加快了速度,这种刻意被李克强总理察觉到了,他马上插话道:“卢院士,您敞开讲,没关系,不用赶时间。我们今天主要就是听您讲,不用节省时间。”
除此之外,总理还打断了我两次,一次是讲到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的时候,总理很感兴趣。铸锻焊在制造过程中重量基本不变,属于“等材制 造”,已有3000年历史;随着电动机发明,车铣刨磨机床出现,通过材料的切削去除达到设计形状,称为“减材制造”,已有300年历史;而以3D打印为代 表的“增材制造”,1984年提出,1986年实现样机,才30年时间,是极有前景的制造技术。
我国的3D打印相比国外,研究起步并不晚,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但产业的发展太慢,企业规模不足,和国外相比,仍然有一个数量级(10的倍数)的差距。
两次打断中,还有一次是总理追问“互联网 ”与“ 互联网”的区别。
德国工业创新的策源地,偏重“制造 互联网”;美国为了消除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技术之间的鸿沟,偏重“互联网制造”。听到这里,李克强总理马上追问道:“‘互联网 制造’和‘制造 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不同?请您详细讲一下。”
我比较了中、德、美三国,认为德国的工业优势在于质量过硬、基础雄厚、工艺严谨;美国的优势在于社会创新、高 科技 研发、集全球资源与精英;中国的优 势则在于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内需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因此我建议对美国和德国的优势要素都要合理地进行吸收,补足中国制造业开发能力弱的短板,让 互联网带动制造业发展。我还举例,在美国的创新群体中,三分之一在自家车库,三分之一在学校,三分之一在孵化器。其中极客和创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 ’和‘ 互联网’本质上是一样的。”李克强总理听后,对大企业老总们说,“你们现在就是‘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