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安康学院围绕“育人为本、教育靠前、重心下移、目标引导、自我管理、稳定安全、创新机制”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工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该院积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构建网络化、系统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并取得实效,
——立足实际,探索学生工作新模式,提高教育针对性。 该院深刻认识到高校学工人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着培育思想好、技能强、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的光荣使命,积极了解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才。学院把开展各类调研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学工人员深入学生中开展“平等对话、合作探讨、正向引导”的“面对面”的学生工作模式,发放各类问卷,探索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系两级为主导的多元化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工作结合点与平衡点,逐渐明晰新常态下学院学生工作的新任务和新内涵。
——健全机构、搭建载体,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该院认真研究9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健全机构,完善措施,构建载体,关爱为本,提高思想教育实效。该院成立了“安康学院德育艺术研究中心”,研究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发挥德育为先、全面育人的作用,为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是 健全机构,发挥政工人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堡垒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德育放到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学习、研究和交流,不断增强全体政工人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立和完善党总支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各个方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教学、服务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 搭建载体,找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深入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以“青马工程”和学生干部骨干培训班为载体,引导学生干部学习和掌握工作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聘任校外兼职辅导员,设立“名人讲堂”,“校友讲堂”,聘任安康市副市长杜寿平和市长助理王汉琳担任兼职辅导员;邀请前外交部部长、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雷锋班第九任班长祝星等名人到校作报告。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一是 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加强思政课改革,强化主渠道作用。该院采用“六个一”(一次理论测试、一篇社会调查报告、一次社会实践总结、一次模拟课堂教学、一篇读原著心得体会、一次演讲活动)评价体系,提高理论教学实效性,有效地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教学中。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重视德育实践,开办模拟法庭,开展现场教学,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从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学生的语言,搭建师生思想交流平台,有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了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 提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素养。把学生党校培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培训对象主要是新生党员、学生干部、重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切实帮助他们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各项常规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结合起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开展入学教育。学院制定入学教育总体要求,各二级学院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帮助新生熟悉学院环境,消除陌生感,缓解诸多不适应和心理矛盾;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远大志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业特点,指导新生牢固专业思想,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爱校意识;指导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生活;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注重文明礼仪;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是非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维权;二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该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做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落实助学奖学金制度,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动员多方力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帮助。通过人性、细致的工作,帮助贫困学生树立信心,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用的拼搏和努力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结合。该院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结合起来。树立先进典型,努力发掘学生中各方面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推进“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评先”“推优”,建立激励机制,以评促进。每年开展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优秀团员”“优秀社团干部”“单项奖励金”等评选工作。通过总结和表彰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热潮,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
多办实事,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帮助中引导教育人,在管理服务中培养感化人。通过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探索“全员育人、科学育人、文化育人”的德育新途径。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该院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的原则。带领学生走进企业、社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德育基地等,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见结合,领会理论知识,巩固各种道德认识,升华思想境界,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利用暑期开展“回顾历史,再现延安精神”“重温峥嵘岁月,弘扬井冈山精神”“走进华西村,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学红岩精神,做合格接班人”等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该院积极加强学院网页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阵地。在提高网络、报刊、广播、社会实践教育效果的前提下,积极创建和探索新的教育平台和途径,构建网络化、系统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全面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该院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新常态下的思政工作需求。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一是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不断加强时政学习、提高思想政治修养。二是利用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培训会,通过经验交流、心得分享,对辅导员队伍的传帮带起到良好的作用。三是通过选派、组织优秀辅导员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四是逐步常态化辅导员技能竞赛,已成功举行两届校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两名辅导员连续两届获得陕西省辅导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五是由学院统一购置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资源使用权,组织辅导员参加在线网络培训学习。六是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考取从业资格证,鼓励优秀学工人员攻读在职思政类研究生,2016年一名辅导员考取了思政类博士研究生。近年,该院学生工作研究获得10项校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2篇。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思政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如何定位自身角色,怎样拓展工作职责和创新工作方法,有效促进大学生成为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面对新时期的思政工作特点,学院将积极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新要求,在吃透精神上下功夫,在聚焦问题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