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扔东西让清洁阿姨痛心 称多数学生不自立
接受采访的大学生向记者表示:大学男生一般每月500元用于校园内吃饭就足够了,女生需要400元充在学校饭卡上。他们每月的通话和上网费在200元左右,再有400元到600元零花钱绝对够了。如果一个大学生每月花销在1800元到2000元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会用于相互请客、购买衣服和娱乐。而促成这些的高消费,除了校园社交,相互攀比带来的浪费也已演变为一种“恶习”。
学生扔的东西让清洁阿姨痛心
每到放假,校园清洁工陈素珍都会让丈夫来帮忙。除了打扫卫生,“更主要的是把宿舍里大学生扔下的东西带走”。“现在这些学生娃扔东西真能下得了手。你看我身上这件上衣,还是八成新,人家说不要就扔了。”陈素珍拽了拽上身一件藏青色的套头衫惋惜道:“这衣服我穿着还是蛮合身的,就是显得有些嫩。”她丈夫身上的李宁牌T恤也是学生不要的,当时上面粘了一块圆珠笔的油渍,捡回来清洗后再上身,不仔细看根本瞅不出来印迹。
50岁出头的陈素珍是家住西安和咸阳交界处的一位农妇,这几年换了几次工种,最后在大学校园清洁工这个岗位上稳定了下来。除了离家近,吸引她的主要还是大学生扔掉的那些不要的东西,“否则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根本就留不住我。”
“女学生扔得最多的是上衣、裤子、鞋,特别是夏秋季一些流行的,过了那一阵,就不愿意穿了。还有那些洗面奶、化妆品、书籍、作业本,有些都没开封,有的上面没写一个字,就扔了。”陈素珍说这些丢掉的东西最次的也在七成新,自己开始还不好意思拿,当成破烂卖了,最后实在看着心痛,就带回家,清洗再用84消毒液浸泡后,让孩子穿。还有就是送给亲戚,“毕竟是扔掉的,怕别人笑话嘛”。不料这个秘密被村子里的乡亲知道后,不少人前来索要,“质量也不差,穿着还挺时髦的”。
陈素珍的丈夫不大爱说话,听到妻子叙述禁不住插言道:“每到毕业季,就是学生大量扔东西的集中时段,今年仅棉被他就能收集20多床,还有床单,蚊帐、插线板、电饭锅等等,特别是塑料脸盆、凉席,几乎每个宿舍都有丢弃的。”
“去年冬天我捡了三件质量好的棉服,有一件是袖口开了线,另一件显然是没洗过,另一件还装在袋子里。我还提醒那学生是新的,人家说刚上身被同学说太老气了,带回家怕家长骂,就不要了。我过年穿着走亲戚,才知道价值1000元,脚下捡来的耐克运动鞋也值400多,不就是后跟擦刮了一下,有点起毛嘛。”
这位中年男子有些尴尬地笑着说,仅在大学校园里捡来的裤子,都够他下半辈子穿的,只是有些裤子裤腿上被学生刻意划破或打了洞,自己实在穿不出门。
没用又卖不了就丢掉
“毕业离校几乎每个同学都要扔掉一部分东西的,有些送给学弟学妹、有些拿到学校的跳蚤市场上卖,其它的就扔到垃圾堆,或者丢在宿舍不要了。”刚刚大学毕业的王亮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大四下半学期,其实就已经在一家单位上班了,最开始住在西安市长安区的学校宿舍内,正式毕业后就搬到学校附近的村子里。开始走上社会一个人过日子,王亮准备添一些生活用品,甚至打算自己开火做饭。班里的同学闻讯立马把一台电磁炉、三口锅、大小四把菜刀,两张案板送过来,“酱、油、醋、味精、油泼辣子、老干妈都是我在宿舍收集的,还有一个同学把没吃完的大米和鸡蛋让我带走,否则就扔掉了。”
王亮租住的房子也成了班里同学的临时寄存处和客栈,先后有十个同学在他那里暂放过行李物品。“大多数都在找到工作后把东西取走了,但是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没用的,还有两个同学挑了几本书,几件衣服和笔记本电脑带走了,其余的让我自己处理,另外一个竟然说早把这些东西忘了,让我自己留着用,或者捐出去。”王亮在搬到西安城里租住时,临走把这些东西及八成新价值280多元、拉链坏了的阿迪达斯休闲包和价值470多元衣襟上有团油污的欧时力衣服全留给了房东。
王亮告诉记者,像他们这些毕业生一般离校时,由于东西太多,只能挑选一些必须的带上,其它的都寄存在学校或者同学处,等稳定的时候再取,但也有随着时过境迁,这些当年的最爱或者必需品就“鸟枪换炮”了。
其实买许多东西真是浪费
郭敏同学自嘲自己是个购物狂,买东西都是凭兴趣,进了超市或专卖店,往往看见什么就想买。但买回去要是感觉不喜欢了、过时了都会和同学置换或者送人,甚至丢掉,留下也是占空间。“特别是那种几十元不到一百元的衣服,发现不合身,不好配衣服,或者同学点评不好的,就不再穿了,再向家里要钱买新的。”
她曾经因为好奇买过一顶棉帽子,当晚全宿舍人轮流带着拍完自拍照,第二天就没一个人再想戴在头上了。在她看来,其实大学期间许多物品真的是没必要买的,当时完全处于“购物冲动”,比如电熨斗、卷发器,几乎没怎么用过,都是在同学中轮流转着,最后都没有了下落。
“我曾经决心练瑜伽,买了一套学习碟,三本书和瑜伽垫,但再也没用过,感觉自己做不来。”一位笑称“神经大条”的女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期间购买或收受同学赠送的布娃娃就有13个,但离校时只带了两个小的,其余的都在跳蚤市场上贱卖了,“其中有两个是我用伙食费买的。还有一个是前男朋友买的。分手了,就没必要再留着了。”
渭南市的侯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儿子去年上大学时,全家都很高兴,就问孩子想要什么,结果孩子提出“入学三件套”: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有平板电脑,而且还要苹果牌。家人劝孩子不要奢侈,结果惹得孩子很不开心。一打问别的家长,几乎遇到了孩子相同的诉求。“最后把手机和电脑还是给配了。”侯先生苦笑着告诉记者,半年前儿子都给自己提出手机该换代升级了,电脑上网总是卡,当初买苹果牌的就不会这样。
侯先生提供儿子大一的三万余元账单显示:购买的衣服大约2000元;购买手机、笔记本电脑大约8000元;购买旅行箱380元;配眼镜、隐形眼镜及隐形眼镜药水:1260元;购买生活日用品、床上用品:1000元;交通费(包括夫妇俩送儿子的来回机票)大约4000元;住宿餐饮费:1600元;另外还有学费8000元。“每月给他1500元生活费还不够用。孩子上个大学简直如同烧钱,和我们当年背着行李卷就去报到的年代简直没法比。”
“作为学生学习还是第一位,许多消费不但没必要,更不能那样奢侈。”刘女士的女儿三年前考上了西安一家医科大学,孩子姑姑送来的生活必用品一应俱全,洗发露、沐浴露都是成套的牌子货,牛皮凉席、羊毛毯应有尽有,连冬、夏拖鞋都是30多元一双的。大人们的关爱却让刘女士头疼起来:“现在孩子买东西都是追名牌,我和他爸用的手机都是孩子退下来的,她不穿的衣服都给了我,可是有些衣服我实在穿不出去呀。这不是浪费嘛!”
避免孩子浪费还要学会自立
在清洁阿姨陈素珍看来,许多学生的消费不但奢侈,简直到了浪费的地步:经常在水房垃圾筐里能看到成包的方便面、面包、牛奶及吃了一半的米饭、馒头和零食。“有一次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女学生把一大把鲜花扔进了垃圾筐,我捡起来带回家,插在水瓶里,屋子香了一个月。这可都是家长们的血汗钱呀!”
每年大学放假时,都是陈素珍这样的大学清洁工生意的旺季,学生们扔出来的垃圾,他们会分类,除了少部分当废品卖外,很多整理一下,就送到二手市场去卖个好价钱。平时卖这种破烂每月能收入2000元,旺季那一两个月,月收入5000元都是少的。
“现在一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有攀比心理和明显的小虚荣心存在,手里没有钱,平时有个小应酬都会很尴尬,自己穿衣吃饭和日用品也不想太寒酸。”大四毕业生徐珍来自于安康山区农村,深谙父母养家的艰难。考上大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外出打工,“开学前两个月,我做服务员和做家教就赚了快3000元。”大学四年,徐珍都是凭着做家教和勤工俭学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大四开始,我就凭着自己劳动的收入把学费交了,从目前工资收入来看,我应该再艰苦一年,就能把3万元的助学贷款还完了。”
有记账习惯的徐珍说自己大学期间的主要消费就是学费,再就是日用必须开销,“我几乎不在校外吃饭,这样不但节省开支,还让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她的奢侈品是一部不到千元的手机和一台3000元的笔记本电脑。“主要是做PPT及绘图用。我看许多同学用电脑更多的是看电影和玩游戏。”在一张她的消费账单上能看到,每天的伙食费只有十几元,此外的花销就是资料、牙膏和11.5元的无线网费,43.5元的驱蚊膏直到现在还没用完。
拮据的生活丝毫没有影响到徐珍的生活学习质量,“因为在大学期间参加了许多实践性活动,既锻炼谋生的能力,也增加了收入。”记者在采访中,遇到这样自食其力上大学的学生不在少数。
西安工业大学徐鹏飞老师表示,现在的大学生节约意识越来越淡薄,很多拿着父母省吃俭用的钱大手笔地花费,从不考虑父母赚钱的辛苦。除了满足虚荣心,更多的是尚未真正理解金钱来之不易。作为生活老师的徐鹏飞,建议家长多让上大学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开始学会自己赚钱购买想要的时尚品,这样会让节俭教育来得更深入人心。同时,家长每个月只需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即可,不要给孩子攀比浪费的机会。
文/图记者孙涛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三秦网 编辑: 王瑜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