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近期举办参加多场高规格学术研讨会议

05.12.2014  19:47
            陕西师范大学举办长安学与古代都城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丝绸之路国情调研讨论会”、该校李琪教授参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国际会议。


陕西师范大学举办长安学与古代都城国际学术研讨会
            ——举办长安学与古代都城国际学术研讨会。
日前,由该校主办的“长安学与古代都城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伦敦大学、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日本神户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陕西考古研究院等3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此次会议。             会前,该校副校长萧正洪会见日本京都府立大学前任校长渡边信一郎,双方在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学术会议、出版著作等方面加强合作进行商谈。研讨会期间,北京大学辛德勇、荣新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宋超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葛承雍研究员,伦敦大学倪克鲁教授等20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学者们分别围绕“考古、历史地理研究”“汉唐碑刻、宗教、女性研究”“军事、文献、田野调查研究”三个主题进行分组汇报和交流。             —— 举办“丝绸之路国情调研讨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该校历史文化学院的相关专家就国情调研中亚丝绸之路的建设以及丝绸之路研究的方法论等展开研讨。             会上,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所长江时学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备受瞩目,是当前学者最热门的关注点,学者们应在丝绸之路的定义及其历史意义的基础上,侧重怎么研究和研究什么,使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与会专家分享了自身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经验,表达了个人的研究观点,双方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校周伟洲教授等分别对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情况、丝绸之路“五通”的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人物研究、丝绸之路建设地区生态承受能力、中亚地区研究成果和机构等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丝绸之路建设与中亚地区将面临挑战和威胁,关于丝绸之路研究的统筹协调、合作研究和丝绸之路研究的范围及研究机制给出了意见。             ——该校李琪教授参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国际会议。 近日,应吉尔吉斯共和国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战略研究所的邀请,该校中亚研究所所长李琪教授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与会代表就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治和安全领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各经济领域发展的前景和评估、人文领域合作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研讨。专家们尤其针对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地缘战略及如何务实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互联互通基础建设的具体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次会议的突出特点是各国专家已从讨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涵转入求真务实和实践研究的新阶段。             会议期间,李琪代表该校中亚研究所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战略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两个科研机构将在定期交流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圆桌会议和专家座谈;专家和科研人员互访、相互支持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研究水平。             据悉,俄罗斯、土耳其、印度、阿富汗、阿塞拜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日本、伊朗、韩国、瑞士、乌克兰、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